2025年4月,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龄宝”)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2亿元,同比下降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105.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254.56%。以下将对该公司年报进行详细解读。
核心财务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略有下滑,业务结构有变化
2024年,保龄宝营业收入为2,401,754,836.26元,较去年的2,523,914,007.74元下降了4.84%。从业务板块来看,益生元、膳食纤维、减糖甜味剂核心业务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同比均实现增长,而饲料及副产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7亿元,成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业务板块 | 2024年营收(元) | 2023年营收(元) | 同比增减 |
---|---|---|---|
益生元 | 334,995,356.03 | 288,735,386.41 | 16.02% |
膳食纤维 | 238,396,734.37 | 208,167,006.24 | 14.52% |
减糖甜味剂 | 516,102,962.91 | 397,843,805.47 | 29.73% |
淀粉糖及其他 | 841,675,818.33 | 941,700,678.31 | -10.62% |
饲料及副产品 | 461,124,582.10 | 677,879,082.19 | -31.98% |
其他业务 | 9,459,382.52 | 9,588,049.12 | -1.34% |
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159,811.78元,相比2023年的53,969,019.70元,增长了105.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3,895,301.04元,203年为34,943,020.97元,增幅高达254.56%。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成本下降、高利润产品销量增加以及营销端创新等因素。 1. 成本下降:采购成本方面,2024年公司主要原材料如玉米、玉米淀粉以及蒸汽等能源采购价格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生产成本上,公司自2023年起对益生元、膳食纤维及减糖甜味剂产品的产线进行工艺优化,降低了原材料单耗。 2. 高利润产品销量增加:公司推出的高端益生元、膳食纤维、差异化果葡糖浆,无糖型低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同时,赤藓糖醇市场回暖,公司抓住欧盟反倾销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重构欧洲市场体系,该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58%。 3. 营销端创新与改进:公司在营销端引入新的差异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拓展应用领域,提升了市场份额。同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对销售差异化、高毛利产品的激励,并优化资源配置,严控无效费用支出。
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均实现翻倍增长
基本每股收益为0.30元/股,较2023年的0.15元/股增长100.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同样为0.33元,相比去年的0.09元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净利润的显著提升,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为股东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有所增长,市场推广力度加大
2024年销售费用为39,567,865.66元,较2023年的35,767,211.00元增长了10.63%。增长的原因可能是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大了市场推广、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市场份额。
管理费用:略有下降,管理效率提升
管理费用为66,482,385.07元,相比2023年的70,728,080.88元下降了6.00%。这表明公司在管理方面可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使得管理费用有所降低。
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利息支出减少
财务费用为2,276,435.54元,与2023年的17,170,283.44元相比,下降了86.74%。主要原因是本期利息支出减少以及汇兑收益增加。财务费用的大幅下降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利润水平。
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研发投入仍具规模
研发费用为9,538,355.91元,较2023年的11,299,132.13元下降了15.58%。虽然研发费用绝对值有所下降,但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98,096,099.94元,相比2023年的96,985,747.36元增长了1.1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3.84%上升至4.08%,表明公司依然重视研发创新,持续为产品竞争力提升和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人员情况:数量与结构优化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45人增加到2024年的154人,增长了6.21%。学历结构上,本科和硕士学历人员占比有所提升,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下降。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人员增长40.63%,30 - 40岁人员增长10.71%,40岁及以上人员减少17.54%。整体来看,研发团队在规模和结构上得到了优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
年份 | 研发人员数量 | 本科 | 硕士 | 专科及以下 |
---|---|---|---|---|
2023年 | 145 | 35 | 21 | 89 |
2024年 | 154 | 53 | 31 | 70 |
变动比例 | 6.21% | 51.43% | 47.62% | -21.35% |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8%,持续投入为产品创新提供动力。多个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如酶法制备低聚果糖新技术研究已完成,“高三糖”低聚异麦芽糖关键技术研究也已完成,部分项目如高效生物合成功能性稀少糖关键技术及应用、蔗果三糖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仍在进行中。这些研发项目若成功落地,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竞争力。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良好水平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8,722,360.34元,较2023年的282,283,397.63元下降了11.89%。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671,574,448.72元,同比下降4.60%;现金流出小计为2,422,852,088.38元,同比下降3.78%。虽然净额有所下降,但整体仍保持良好水平,表明公司核心经营业务的现金创造能力较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增加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0,593,903.45元,同比增长639.54%,主要系公司收回宁波执耳分红款所致;现金流出小计为189,931,541.89元,同比增长24.7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9,337,638.44元,去年为 -148,094,614.90元,净流出有所增加,反映公司在报告期内有一定规模的投资支出,以支持业务扩张或战略布局。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大幅减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51,950,000.00元,同比增长21.54%;现金流出小计为433,634,823.68元,同比下降22.5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1,684,823.68元,相比2023年的 -270,141,916.72元,净流出大幅减少,主要系上年归还长期借款金额较高所致。
风险分析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料如玉米、玉米淀粉、蔗糖等,受气候、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供求变化和价格可能大幅波动。若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将增加,而产品销售价格调整相对滞后,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影响经营利润。公司虽采取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提升技术降低原材料单耗等措施应对,但仍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下游客户需求波动的风险
功能食品、饮料、乳制品、营养保健品等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板块,这些下游产业趋向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大型下游企业需求变化会对公司销售额产生双向波动。公司需进一步拓展新应用领域和开发新下游行业客户,以降低客户需求波动带来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鼓励和健康消费市场的扩大,部分企业加入到益生元、膳食纤维、减糖甜味剂行业,竞争可能加剧。若公司不能有效把握市场并开拓新的产品应用领域,可能面临市场份额和客户被争抢的风险。公司需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以保持竞争优势。
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而导致利润下降的风险
公司部分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由于新增生产线尚未满产,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固定资产折旧相应增加,存在利润下降风险。公司需积极加大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新项目达产达效,增强新项目收益能力。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报酬
董事长戴斯觉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51.55万元,其报酬水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战略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对公司的决策和管理起到激励作用。
总经理报酬
总经理王强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9.88万元,这与其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职责相匹配,有助于激励其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副总经理报酬
不同副总经理的报酬有所差异,如刘峰为90.31万元,李霞为52.05万元,王延军报告期内无报酬(离任)。报酬的设定可能综合考虑了各位副总经理的职责范围、工作业绩等因素。
财务总监报酬
财务总监周瑜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23万元(2025年2月任职),其报酬水平与任职时间及所承担的财务管理职责相关。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