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记者4月25日从公安部获悉,近年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依法严打各类侵权假冒犯罪。2024年,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3.7万起。
工作中,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安芯”专项工作,依法防范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坚决维护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拳打击涉知名品牌、名优产品及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等侵权假冒犯罪,集中破获江苏“1·05”制售假冒品牌光模块案等一批大要案件。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院线电影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浙江等地成功侦破“2·03”盗录、传播春节档院线电影系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劣食品、药品、农资、建筑材料等突出问题,侦破黑龙江刘某某等人制售伪劣种子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围绕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整治行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公安机关密切与知识产权、版权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化案件移送、数据共享、专业支撑等全方位合作。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执法,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风险隐患问题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为企业健全完善保护商业秘密等制度措施提供支持与帮助,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完善常态化警企联系服务机制,积极推广湖南长沙“知识产权保护驻企工作站”等地方先进经验,“浙江知产警官”品牌建设获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公安部25日公布一批公安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涉及打击盗录传播院线电影犯罪、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打击侵犯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外贸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侵犯教辅图书著作权犯罪、打击家电消费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方面。(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