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骆倩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昨天介绍,今年1月至3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为历史同期最优;优良天数79天;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今年一季度,本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领域百余项措施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开门红。蓝天保卫战仍是重中之重,北京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坚持结构减排,促进车械新能源化,出台进一步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新一轮老旧柴油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政策等,加大新能源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力度。坚持工程减排,新增绿色企业141家。坚持管理减排,实施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提升城市洁净度。
坚持“三水”统筹,深化碧水保卫战。强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治理水环境,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计划半数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开工建设。实施大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生态补水,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推进净土保卫战。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研究编制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组织开展年度跨区跨省绿电交易,市场化交易绿电规模超过80亿千瓦时。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开展试点示范,平谷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
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花园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有序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