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继荣
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
我党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近年来,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入手,以“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自我革命、从严治党、反腐败三者关系,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总体部署。这些有益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都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革命政党如何保持长期执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文开篇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地比喻为党自觉地“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
政党政治的国际比较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普遍特征。当今世界,政党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自我革命能力的少之又少。通常,随着政党年龄的增加,大多数政党都会出现成员老化、思想僵化、新生力量不足等现象。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大多数政党又总是逃脱不了历史周期率,经常出现组织松懈、精神懈怠、脱离民众等状况。正是因为上述情况,一些老党大党由于妄自尊大、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或者由于不敢正视自身问题、无法正确总结经验成就,往往错判误判形势,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垮台,就与其停滞、僵化、漠视变化,不能自我革命,不能与时俱进密切相关。
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但是,长期执政容易使政党官僚化。一旦政党漠视自身问题,沉醉于权力的享受,就会出现腐化变质、背离初衷的问题。西方主流理论界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只有实行他们的政党模式,才能解决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距离。冷战以来许多“新兴民主国家”遵循了西方民主理论,照抄了竞争式的民主选举方案,但似乎没有很好地解决长期执政的问题。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迎来二次革命,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革命政党如何保持长期执政”的理论解答
一些学者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度调整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吸收外部成果的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自己的改革底线。近年来,更多的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经常使用“韧性”(resilience)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特性,用“适应性”(adaptive)、“自我纠错”(self-correct)等概念来分析其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创新、制度建设上的努力,还是在对新生力量的吸纳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中国共产党拥有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和前苏联、东欧的共产党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对于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里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有人民民主,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毛泽东给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人民民主、人民来监督政府,这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自我革命,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且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两种答案提供了内外分析的两个维度,可以作为“革命政党如何保持长期执政”的理论解答。
革命是一个政治概念,“自我革命”体现了执政党守正创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求和决心。自我革命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狭义的自我革命意味着执政党要对内依法依规,始终从严治党;广义的自我革命意味着执政党要对外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自我革命,革谁的命?革腐败主义的命,革形式主义的命,革官僚主义的命,革庸懒散奢的命。
人民民主监督与政党自我革命,这是革命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保障。但真要落实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也并非易事。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权力腐败、脱离群众、庸懒散奢是执政党的通病,那么,针对这三种病症下药开方,进行制度建设,就是执政党内外兼修的课业。必须承认,老化、退化、僵化、固化、弱化、腐化,这些挑战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威胁始终存在,因此,民主建设没有终点,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纪检监察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沉浸剧场治愈痛苦与破碎
下一篇:副中心政务服务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