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何金妹
通讯员 章璟璟 许恒哲
本报讯 近日,一场嘉兴联合宁波的医疗器械专项检查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全省首个医疗器械生产资源共享试点——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开展,通过“理论+实训”的模式,提升了检查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了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心脏瓣膜、大型影像设备、基因测序……现场,来自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的专家柴大霞围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核心要点开展专题授课,系统讲解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深入介绍了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性能评价及UDI系统应用规范等关键内容。
在现场教学环节,朱永宏博士以及他的团队现场实操讲解了冠脉手术用产品使用方法。分组带领学员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考察了冠脉手术用产品无菌生产车间。通过对手术用支架、导管等产品的现场讲解,使学员直观了解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
此次培训活动只是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开展医疗器械领域“共享资源”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8个医疗器械领域“共享资源”试点之一,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于2019年初开始探索共享模式,改变以往每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单独配备相关设施设备的传统做法,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创新打造“集约管理、专业分工”模式,以园区内具备相关条件企业为主体,提供公共设施资源和实验室共享服务。例如,使用共享资源的微创集团各子公司产品上市周期平均为2个月,与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相比提速明显。
试点运行6年来,园区已形成一套成熟、高效、专业的医疗器械“共享资源”管理模式,除了生产用水系统、用气系统实现共享外,微创集团旗下脉通医疗所属的共享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检测共享服务,已为100余款产品提供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持,累计完成2万份测试报告,实现25万份样品测试工作,随着处理样品数量成倍增加,单位测试成本也较投产之初下降了78%。
“共享资源的真正目的是,通过集中化、高标准硬件投入和打造规范化、高质量的运营平台,用高素质和高学历人才队伍,输出专业化的检测服务。”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嘉兴微创医疗产业园目前共有5家企业参与“共享资源”试点,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17亿元,上市产品34个,在研产品20余个,园区年产值近5亿元。而通过基础设施、设备、人力、水电等一系列资源的共享,已减少设施设备和人力成本近亿元。
上一篇:别样清明一样情 文明环保寄哀思
下一篇:阳光明媚,踏春防晒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