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早上8时,杨进美刚完成生鲜分拣工作,就回到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和馨家园的家中。她对居住环境赞不绝口:“小区环境好,很安静,房租价钱公道,住起来特别舒服。”3月24日,当记者走进她家时,感受到了这份由衷的满足感。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进美曾挤在婆婆家的两居室里,生活空间极为有限。她回忆:“当时四个大人带俩娃,转个身都碰胳膊肘。”转机在2022年底出现。她所在的腾新快运有限公司联合凯里市总工会,为职工家庭争取到了申请公租房的政策和名额。从填写申请表到看房,再到在房屋租赁合同上按下红手印、拿到新房钥匙,所有流程在一个月内完成。
杨进美的新家干净、整洁、温馨,72平方米的房屋内,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布局合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她指着阳台上的美的洗衣机说:“很多电器都是牌子货呢!我们一家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月租仅800多元,儿女都有了独立的卧室,上班10分钟车程。这才像过日子。”
“我们圆了安居梦。”26岁的刘再朋同样感受到了工会温暖。他居住在距离和馨家园两公里外的忠德园,曾从事物业、网约车等行业,月收入4000元。以前租的老房子条件简陋,墙皮掉渣,采光也差。2022年底,他所在的滴滴公司联合凯里市总工会,为他争取到了申请公租房的政策和名额。两个月后,他搬进了53平方米的房屋,内有两室一厅一厨一卫。
凯里市总工会创新推动的“1+9+N”模式,正是帮助杨进美、刘再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安居梦的关键。该模式中的“1”即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9”则为他们提供包括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关爱服务等9项帮扶措施;“N”则切实维护他们的保障权益,解决若干问题。
凯里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邰冬兰表示,工会通过“1+9+N”模式动员整合全市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凯里市已助力20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居乐业。
除了提供住房保障,凯里市总工会还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工会正通过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年轻人重塑职业认同,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凯里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综合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吴科舸说。
截至目前,凯里市已新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88家,发展会员4212人。
上一篇:民营企业繁花开 出海路上竞争春
下一篇:潮涌催人进 风正好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