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遇上旅游,解锁跨界融合“新风景”
创始人
2025-02-26 04:27:09
0

转自:光明日报

    参观者在山西经纬Go Home艺术中心游览,该艺术中心由纺织机械厂部分闲置厂区改建而来。新华社发

    年轻人在辽宁省沈阳市的红梅文创园游览。新华社发

    观众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参观1979年重庆汽车制造总厂生产的“山城牌”汽车。新华社发

    游客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钢铁体验馆内参观游览。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编者按

  工业旅游是一种将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形式。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推动工业遗址的旅游活化利用、工业科技的旅游沉浸体验、工业生产的旅游场景展示……

  本期邀请四位从事工业旅游的一线工作人员,讲述各地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让“老厂房”变“新地标”、“工业硬实力”变“文化软实力”、“遗产”变“热点”的生动场景。

“铅与火”里长出新机遇

讲述人:上海印刷集团印刷工业旅游基地运营负责人 徐晓俊

  两年前,我还是一名刚毕业的历史系学生,从没想过自己会与“工业旅游”结缘。今天,当我站在220米长的参观步道上,看着孩子们踮起脚透过玻璃窗紧盯飞速运转的印刷机时,忽然觉得这份工作像极了“时空摆渡人”——将厚重的印刷史,变成可触摸的当下。

  2022年,青浦印刷园区被列入上海市工业旅游重点项目清单,这成了我们转型的契机。彼时,园区里还只有机器轰鸣与油墨味。游客?那是稀客。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一本书是怎么诞生的呢?

  我们要让工业生产线“讲故事”。老厂房里辟出一条220米的参观步道,用透明玻璃隔开生产线,游客能亲眼见证白纸如何被赋予文字与色彩;尘封的印刷博物馆重新设计,从新石器时代的陶泥印记到数字印刷的VR体验,一条时间轴串起千年文明;园区的黑山石、老树都被赋予使命——十二生肖的笔画藏在石头上,游客边找边学汉字演变,我们笑称这是“寻宝式科普”。

  最让我自豪的,是“華豐”铸字工坊的复刻,这家中华老字号诞生于1915年。去年长三角文博会上,我们把百年铸字机、铜模搬到展馆,一位白发老人摸着铅字架泪光闪烁:“我父亲就是‘華豐’的排字工,这些铅块,比照片还真实!”

  在园区,游客能亲手体验非遗“铅活字拓印”。上个月,一对情侣用活字拼出“囍”字拓在红纸上,说是要当结婚请柬,“这才叫‘铅’订终身”。而孩子们最爱的是定制“旅游护照”——集齐车间、博物馆、书屋的印章,就能兑换一本自己参与排版的手工线装书。有个小学生捧着书开心地大喊:“我‘出版’人生第一本书啦!”

  如今,园区每月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学生研学团占七成。去年暑假,一群初中生参观数字化印刷车间时,指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屏惊呼:“这比游戏还酷!”而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位退休印刷工人的留言:“以前觉得机器退休就废了,没想到它们成了‘活教材’。”

  更意外的是“跨界效应”。某服装品牌在参观后灵感迸发,以活字为元素设计系列时装;短视频博主拍摄的“穿越印刷史”vlog播放量破百万。让人不禁感叹,机器还是那些机器,但当它们向公众敞开时,文化就有了新生命。

  前几天,我在“三品书屋”遇到一位写生的画家。他盯着近代书法家唐驼题写的匾额说:“这儿有机械的理性,也有艺术的温度。”我想,这正是工业旅游的魅力——它让沉默的厂房开口,让冰冷的机器抒情,更让每个普通人触摸到文明传承的脉搏。

工业遗址“潮”起来

讲述人:四川省成都市东郊记忆园区项目运营负责人 熊锐

  非遗皮影数字艺术光影秀、火车头非遗市集、新春街头音乐会、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今年春节假期,成都东郊记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受到年轻人的热捧。我们高兴地看到,东郊记忆从工业遗址成功变身时尚地标。

  回想起来,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东郊记忆的前身,是1958年建成投产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第一支彩色显像管都诞生在这里。

  进入新世纪后,工厂整体搬迁,厂区旧址交到成都传媒集团手中。2009年至2019年,成都传媒集团按照“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理念,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烟囱、水塔、管廊架等工业符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东郊记忆”这个充满怀旧情感的名字也应运而生。

  2021年,成都传媒集团再下决心,推进园区“所有权”和“运营权”分离的改革。成都“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的改革决心,吸引了我们东方正火文化传媒团队。

  我们深入调研,反复“头脑风暴”,最终确定要做青年文化内容,打造青年消费新场景,再导入以“展演”为核心的时尚产业,精细化填充每一处。

  基于这一定位,我们根据各个场域特性,将园区划分为七个组团,各个组团在拥有自身性格的同时,亦与周边区域相连通,多元而饱满,合理而不杂乱。除了物理空间的改造,我们还通过巧妙的商铺布局、丰富多彩的文创活动,让游客在园区中尽情享受每一细微之处的独特韵味,平均驻留时间超过3小时。

  我们基于“青年”“时尚”等方向,寻觅并筛选适宜的品牌入驻。这些品牌区别于常规商业,皆有自身特质。我们希望通过构建“首店+街区”的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商业生态圈。

  目前,园区聚集了近300家商铺。各个富有生长力和创造力的品牌、主理人接连入驻,不同的圈层、经验与理念交织为网络,吸引来更多受众与共建人,社群体量加速扩增,东郊记忆必将带给游人更多惊喜和感动。

“沉睡”的茶厂被“唤醒”

讲述人: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柳庆阳

  与宜红茶工业遗产第一次见面是在2018年,这里也是我工作的第一站。初来乍到,见到的是一个闲置废旧的厂区,车间垮塌、杂草丛生,让我不禁疑惑:这是什么地方?

  进驻后,我才知道,这就是曾名倾一时的宜红茶的主要生产地。它的前身是194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湖北五峰渔洋关镇设立的五峰精制茶厂,1941年迁至该地,1974年在原址扩建,主体包括精制车间、毛茶车间、板箱车间、包装车间、成品仓库、配电室等,1975年6月竣工生产。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该茶厂所产红茶长期出口东欧各国。

  由此上溯到18世纪初,五峰曾是宜红万里茶道的茶源地,渔洋古镇在历史上是鄂西南、湘西北的茶叶集散地和宜红茶加工、运输、贸易中心,有宜红古茶道与欧洲等地相连。

  看着寂静的五峰精制茶厂,我眼前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当年这里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该怎样让它“醒”过来、“活”起来呢?

  转机来自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深入推进。2016年,“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2019年,“万里茶道”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五峰精制茶厂,正是万里茶道的遗产资源点。

  历经两年多时间,茶厂园区得到了全面维护。修旧如旧,古朴的建筑恢复了旧日的容颜,园区、车间的灯亮了,走进茶厂的人也多了起来,“沉睡”太久的五峰精制茶厂被“唤醒”了。

  与此同时,万里茶道申遗沿线省(区)座谈会、万里茶道自驾游集结赛、宜红茶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接连在五峰举办,五峰精制茶厂的历史故事、历史底蕴、历史价值被不断挖掘,新的生机不断勃发。

  怎样才能更好地活态保护、活化利用?这是五峰精制茶厂被“唤醒”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课题。

  机会来了,在创建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过程中,经过多方调研,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最终落地五峰精制茶厂。

  本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因地制宜利用了精制茶厂建筑及设施的内部空间,通过全息投影、VR、AR、雷达互动墙等科技手段,营造集文化体验、培训教育、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工业景观公园。

  我们还推动建设了土家民俗馆、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和楚香非遗研学课程馆等,通过展陈布展、课程设置、工坊布局,整个园区变得“大有看头”,调研参观、研学旅行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

  从“沉睡”到“苏醒”,从“沉寂”到“热闹”,这个古老茶厂涅槃重生。

在核电基地搭建“对话平台”

讲述人:中国广核集团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文化宣传主管 郎佳

  作为集高科技与高安全标准于一体的特殊行业,核电长期受公众认知壁垒影响,存在信息盲区与安全疑虑。我们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构建起多维度的公众对话平台:参观者不仅能实地探秘核电站核心区域,更能通过沉浸式科普课堂、数字化互动装置及模拟操作体验,了解核能发电原理与安全保障体系。

  宁德核电2009年开始对外开放。从刚开始只能参观88米平台和科普展厅,到现在包含周边柏洋、渔井村镇的一整条旅游路线的打造;从原来只有一两个接待讲解员,到现在专业团队和周边民众都加入的志愿讲解队伍;从原来只有线下活动,到现在线上线下并行,旅游体验越来越丰富。

  在工业旅游活动中,我们积极融入人文故事。比如,邀请柏洋村的老书记讲述宁德核电和柏洋村发展的关系,由柏洋村史馆的讲解员谈谈宁德核电对她个人和家庭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从村民的讲述中,游客能感受到核电与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我们还积极组织线上活动,联合中国科协等开展科普直播活动,让大家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云”参观核电现场。2024年8月,全国首个核电工业旅游的预约系统正式上线,中广核集团九大基地都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在线上预约想参观的核电基地。

  我接待的游客中,很多都是中小学生。他们总是一边参观,一边七嘴八舌地围着我追问关于核电的各种问题,说这是一趟新奇又充满惊喜的旅程,让他们大开眼界。也许,一颗关于科学、关于核电的种子此刻正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每到这时候,我就越发觉得开放核电基地、开展工业旅游很有意义。开放透明的沟通,有效实现了三重价值突破——消解公众核恐惧心理的认知症结,培育国民科学思维素养,同时为行业构筑社会信任基石,最终形成公众理解支持与技术迭代发展的良性循环。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马姗姗、颜维琦、李晓东、周洪双、张锐、王建宏、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刘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现货黄金跌超1.2%,一度跌穿... 格隆汇2月26日|周二(2月25日)纽约尾盘,现货黄金下跌1.22%,报2915.72美元/盎司,全...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绿色技术集中... 转自:千龙网投产全市首座绿色建筑融合数字化零碳变电站、推出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地方标准、建设全国首例...
“坏回暖来了”词条引热议,气象... 这两天,我国中东部明显回暖,“坏回暖来了”词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介绍...
惠民生促消费,多地真金白银出实... 近期,不少地方正通过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举办消费季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专家认为,...
康养绿城 不负山水   青山叠翠处,城郭烟霞间。这是南宁人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的诗意日常,恰是生态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青...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   证券代码:600655证券简称:豫园股份公告编号:临2025-019  债券代码:185456债...
全国人大代表王倩:用好科技力量... 见到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倩时,她正在实验室里观察着温度、湿度等各...
苏丹一军用飞机在首都地区坠毁 ... 转自:央视据苏丹军方人士25日消息,苏丹一架军用飞机当天在首都喀土穆西部恩图曼市坠毁,机上多人丧生。...
“中国科技七巨头”引发热议的启...   张 敏  今年以来,资金加速流入中国科技板块:在A股市场,人形机器人指数、芯片指数、量子计算指数...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 格隆汇2月26日|据央视财经,近期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一项算法技术,能...
做实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实施...   本报讯(记者朱新韬 通讯员刘映雪)2月19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有明率调研组到我市,对《广...
怎样立遗嘱才能合法有效? 转自:中国反邪教 【怎样立遗嘱才能合法有效?】民法典继承...
【环球财经】波兰和拉脱维亚:乌... 转自:新华社新华财经华沙2月25日电(记者张章 崔力)波兰总统杜达25日与到访的拉脱维亚总统林克维奇...
“产业兼职教师”来了,高校课堂...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社发 王鹏作  近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
贵阳高新区举行 青年人...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2月21日,贵阳高新区在金阳科技产业园链·世界展示中心举办“高新创智...
强化规划引领 深化统筹联动 ...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2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忠雄主持召开多彩贵州城整体规划提升工...
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二次主席会...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2月25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审议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三...
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 转自:贵州日报近日,运营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目前相关团队正在开展...
它们何以入选“2024年中国考... 转自:贵州日报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阶段出土的细石叶技术产品。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北区人工土...
揭示E考据的魅力 转自:贵州日报 “义理、考据、辞章”,是传统学人治学三门径。考据重在以实证解决难题,建立在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