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专家视点】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多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物流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路线里程超过26万公里,建成率约90%,已连通了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人口总量。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模和结构功能的日益完备,为提升交通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深入推进”的目标任务,并要求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适度超前加快规划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对此,要聚焦提升铁路主干通道货物运输能力,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完善普速铁路网络和重载铁路建设,持续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等多式联运系统,加强疆煤外运通道能力建设。聚焦发挥水运降本优势,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加快“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挖掘长江、珠江等干线航道通行潜力,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等工作。聚焦降低中转换装成本,扎实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港口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方式融合、功能融合、产业融合。
加快推动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加快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公转铁”“公转水”,是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的关键举措。2017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国运输结构还不合理,仍需进一步优化。
针对港口、物流园区、工矿企业铁路集疏运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交通运输行业要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入港口堆场、物流园区、工矿企业,持续完善铁路集疏运系统;针对铁路专用线运营成本高,“建不了、接不上、用不起”等突出问题,要推动降低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和使用收费,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铁路专用线运营维护机制;针对多式联运中转衔接不畅、联运组织模式不优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发展江海联运、水水中转和“散改集”,加快构建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系统。此外,对于港站枢纽绿色集疏运范围比例仍需提升等问题,沿海主要港口要加大利用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打造全环节绿色高效运输链条。
加快推动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推动全链条降本提质增效。要建立健全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畅通交通物流服务全链条,推动系统性降本。制定多式联运数据共享清单,推动经营主体加强数据交换共享,稳步推进交通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可持续推进模式,同时鼓励建设内贸集装箱提还箱点,完善箱管服务技术标准,推进内贸集装箱循环共用。此外还要推进各方式间转运交接、货物交付、信息互联、保险理赔等规则衔接。研究建立多式联运运单管理制度,支持单证电子化应用,推动国际陆海联运等领域的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
(作者:金敬东,系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