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多人的粮食饭碗,端得稳、端得牢
admin
2023-05-12 13:33:17
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5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了有关情况。他表示:“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丛亮用“三个更强”给出了答案。

  生产保障能力更强。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达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丛亮指出,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介绍,在粮食收购环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收获粮食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了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到2%以内。

  “用科技的手段储好粮、管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黄炜表示,我国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仓储正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跃升。通过推广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和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

  针对粮食过度加工情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加大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升级改造加工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油料损失和消耗,同时重点抓好粮食加工标准化建设,引导整个社会节约粮食、减少粮食损失。

  不让被污染的粮食上餐桌

  镉超标大米、真菌超标小麦,近年来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我国粮食质量整体情况是良好的,请大家放心。”黄炜透露,自2006年开始,政府每年组织收购和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的风险监测。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绝不容许被污染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一是监测关口前移。在收购环节开展质量和食品安全指标监测,每年采集全样品数超过7万份,及时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状况,提前主动掌握被污染粮食的粮情。

  二是严格质量检验。全面提升1500余个分布在全国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和化验检验室的功能,累计增加检验参数2.9万个,月均检验样品数量增加2.6万个,为把好粮食入库关、出库关创造较好条件。

  三是坚决分类处置。在收购环节,发现受污染粮食后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全程监管。在储存环节,按照使用用途开展储粮质量抽检,准确掌握粮食质量情况,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绝不允许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四是加强党政责任落实。根据食品安全法要求,就食品安全问题建立部委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建立系统监管体系,将相关工作纳入党政同责考核,有问题一票否决。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不久前,多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受到通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2021年4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施行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今年又组织开展“强监管严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推动粮食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卢景波介绍,在强化粮食流通全链条监管方面,严厉打击“打白条”“转圈粮”“出库难”等行为,采取跨省交叉执法检查、视频抽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年度库存检查,牢牢守住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底线。创新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加大12325热线宣传力度,畅通涉粮问题线索举报渠道,综合运用“飞行检查”“季度巡查”“交叉检查”和信息化监管等多种手段,提升监管效率效能。

  同时,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建立涉粮问题线索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线索处置效率。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将各地粮食和储备部门行政处罚情况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决纠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记者 靳昊 陈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氢能正成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新引...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尚宇杰 顾冰洁 郭立)5月10日,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
川报早读丨9月见 “金熊猫”在... 转自:四川日报 今年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近日,“...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无锡日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 严阵以待打好防灾保安主动仗  5月...
老街区 新活力 转自:贵州日报4月19日,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开展的传统民俗巡游活动,独具魅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
微风露台品人生 日落西山,余霞成绮,轻柔的晚风掠过600年古树梢,拂过天坛祈年殿的鎏金宝顶,抚上观坛露台上人们的脸颊...
辽宁:造船业破浪前行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码头,大型LNG运输船正在建造。 辽宁日报特约记者 王华 摄  近日,“绿色...
王毅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2025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巴...
贵阳市南明区着力推进国家特殊教...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谌贵璇)贵阳市南明区自今年2月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围绕...
推动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 2023年,广东省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
一条越走越宽广的大道 转自:贵州日报 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杨依军又一次飞越亚欧大陆,又一次走进满目春色的莫斯科。在和煦的阳...
匠心守护放心药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许蔚冰 人民大会堂金色穹顶下,姜婷胸前的五一劳动奖章闪耀着光芒。这位来自本...
当多日游只需一张票 正是旅游好时节。广西南宁青秀山公园、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5A级景区,不约...
把“中国奶瓶”牢握在手 今年2月份,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倍感振奋。他说,“会议强调要坚定...
咖啡远行记 咖啡是全球第二大饮品。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约消耗22.5亿杯咖啡。从清晨唤醒都市的第一缕醇香到横跨五...
巴基斯坦外交部:巴方对印度侵略...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10日电(记者杨恺)巴基斯坦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为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省首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活动...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白昊报道 5月10日,我省首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周在沈阳启动,亮点纷...
沈阳“5G-A”商用一年 网速... 转自:沈阳日报  最近有一些沈阳市民发现自己手机上的信号栏,5G标识后面多了个字母“A”。5G-A是...
“科转沈阳”赋智惠企活动加速科... 转自:沈阳日报  5月9日,2025“科转沈阳”赋智惠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路演浑南区专场活动,在浑南科...
辉山街道举办2025年春季高校...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莉)5月9日,沈北新区辉山街道与辽宁装备职业技术...
伊朗外长: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多哈5月10日电(记者汪强 陈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10日在多哈出席第四届阿拉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