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谌贵璇)贵阳市南明区自今年2月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围绕让特殊学生“上好学”的目标,通过抓实资源整合、融合教育、依教带训等三个方面,积极推进实验区建设。
为推进实验区建设,南明区成立区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聚力充实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以1个特殊教育学校、1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支撑,在4所学校开展融合教育试点,在7所学校建立具备肢体、语言、智力等训练功能的资源教室,还依托区妇幼保健院新建立1个孤独症中心、1个区融合教育医学评估及干预中心,为全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明区目前正积极探索以教育和医学评估为安置依据,建设以幼教融合为起点、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职特融合为保障的特殊融合教育体系。同时,联动辖区部分社区医院和康复机构定期对特需学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特需实际,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服务模块,建立全学段衔接与普惠保障机制。据统计,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接收残疾儿童377人,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此外,南明区通过搭建“就业导向+产业适配+残障赋能”培养体系,在高年段开展职特融合教育,聚焦校企合作,实施内外联动,采取“依教带训+校推企纳”模式,打造繁星工作室,开设手工皂、扎染、编织、漆扇等手工艺品的特色制作课程。依托企业支持建立国贸职特融合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工作室的学习及实训,提前完成入职培训,毕业后直推入企就业,减轻特殊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困难。
上一篇:推动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
下一篇:一条越走越宽广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