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变成现实,机器人在上海演戏了
创始人
2025-07-07 00:02:04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这是采用麦克纳姆轮,可以灵活走位、平移的机器人”“这是大家最关注的人性机器人”……上周,在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演出谢幕时,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戴炜向现场观众介绍起这群特殊的演员。随之举行的是一场热闹的“见面会”,现场观众迫不及待地走上舞台,和刚刚完成了80分钟演出的机器人们合影留念。

本文图片均由秦彩斌摄。

这是发生在中国大戏院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中的最“科幻”一幕,国内领先的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和展厅,以接地气、亲和的方式来到普通人身边。面对这样的场景,人们不再那么陌生——2025春晚上,张艺谋导演的《秧BOT》让人形机器人略显滑稽地扭起秧歌;上半年,半程马拉松也迎来人形机器人“跌跌撞撞”的身影。“我们在探索一种可能性,试着模拟发生在未来的场景。”《巨物之城》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倩对记者说,“无论对于机器人还是演艺产业来说,都具有破圈的意义。”诚然,机器人仍在亦步亦趋地跟上人类的节奏,但其不断前进的脚步已经令人激动。面对“人机共生”的时代命题,上海迈出了全国舞台实践的第一步。

前沿科研成果的艺术“变身”

《巨物之城》的舞台上,参演机器人的数量是人类演员的4倍,达到8位。除了可以AI表情模仿的卓宜得ULA-V2人形机器人(饰 岚)、全球唯一同时满足平衡、高效、智能、安全、经济等综合优势的双足机器人卓宜得X02(饰 T-758)、拥有全向快速移动能力的卓宜得全向轮双臂舞台定制样机(饰 堂吉诃德)外,还有四足机器狗、炫光飞行器等丰富多样的机器人型号。

相比于一般戏剧,机器人戏剧的创排多了一个步骤——实验室编程。去年年初,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公司的主创团队在实验室度过了堪称“痛苦”的一个月。听到机器人戏剧,常有人问戴炜,资金投入是不是特别可观。答案恰恰相反,过程中人力的投入反而是巨大的。“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排阶段遇到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困难。”戴炜告诉记者。“当时,机器人的一个动作就需要半小时的编程时间,设定完还要进行调整,非常熬人,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专注力、想象力、意志力。”

要让机器人变成演员,就先得为其提供范本。在排练厅里,熟悉各个机器人技术特点的戴炜反向模仿机器人,与真人演员对戏,帮助他找到表演参照体。而在侧台,每晚都有近10位技术人员在幕后操控机器人,用代码和操作柄共同参与到表演中来。

机器人在舞台接受真正“检验”

在《巨物之城》中,机器人是占据舞台、勾连故事的主要角色。在未来时空的设定中,“堂吉诃德”、“岚” 、“麒麟臂”等共同帮助主角“赛博改造人”阿泰尝试通过找寻记忆,重新建立与母亲的情感联系。无论是机械臂的笨拙拥抱、机器人打麻将、还是电子嗓音的歌谣演绎,都让观众不禁思考剧中提出的终极问题——机器人是否有一天不再是工具、而和人类一样平等共生?

可以看到,《巨物之城》释放出当下戏剧多元性探索的重要信号。“研究戏剧有三个传统角度——空间、文本、演员,机器人戏剧便是我们从演员入手的一个探索。”沈倩表示。《巨物之城》剧本跳脱传统科幻作品中技术与人性对立的窠臼,以技术为载体,重新定义了“家庭”的情感内涵。沈倩认为,好故事对未来机器人戏剧的发展起到格外重要的作用,“只有足够扎实的剧本,才能撑起多形态的演出。”

从实验室到排练厅、最后进入剧场,机器人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创排初期,机器人的动画表情和硬件绑定,但每次机器人读取硬件时会有一瞬间的黑屏,导致演出中动画表情不连贯,而双足机器人也曾因为手部动作幅度过大而踉跄、跌倒。“在剧场,观众不会记得所有机器人做对的部分,但会记住错的部分。”戴炜说,“在舞台上看上去‘笨笨’的机器人,在展览厅中却是可以引发尖叫的存在。一进剧场,观众的期待值会直接拉高,希望看到它们和人类一样表演。”

每次坐在观众席,戴炜的心总是揪着,就怕下一秒出现问题。他不否认,《巨物之城》仍存在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每次解决与实验的过程无比重要,“就像舞台比实验室复杂许多,未来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和机器人接触情况更是如此。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让机器人接受真正的检验。”

科研、创作、演出于一体,《巨物之城》团队这样定义当下机器人戏剧的定位。几轮演出过后,剧组也发现了意料之外的观众群——具有旺盛好奇心和强烈共情能力的孩子,亲子向也为日后机器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目前的机器人表演处于科技实力展示的阶段,未来某一天,当机器人具备了真人演员同样的美感,它的受众将大大增加。”沈倩说。记者注意到,“关于未来的一种畅想”“机器人演出的未来戏”“从现在看见未来”……社交平台上,“未来”二字高频地出现在观众的留言中。机器人戏剧落在“戏剧”,也可以说落在“生活”。戴炜说:“舞台上,我们让机器人‘老去’,是想隐喻人机平等 —— 技术应成为情感的载体,而非替代品。” 当堂吉诃德说出“我是你最好的朋友”时,金属关节的嗡鸣里藏着科技最温柔的模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昆明菌宴“滇”峰对决迎来第四战... 当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王乐清的汤匙轻触金黄油亮的云腿鸡枞汤,2025昆明首届野生菌美食推荐榜单的第四批...
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是怎么回事呢... 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是怎么回事呢,好像缺什么?那就努力充实自己吧充实自己的生活……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主动性转... 转自:法治日报本报讯 记者姜东良 李娜 7月8日,山东省政法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履职尽...
【说案】重新受聘上岗出意外,法... 已退休人员返回原单位,重新受聘上岗,工作期间却意外身亡,本人和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划分责任?赔偿金应该如...
乌克兰总统与美国特使在罗马进行... 当地时间7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与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进行了会面。凯洛格此次...
暑假安全伴“我”行 7月2日,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公园,兴化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指导学生学习防溺水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与技...
厦门市创业小本项目 厦门市创业... 26日,厦门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国外的...
厦门创业项目有哪些 厦门创业项... 这样做出的啤酒清凉纯洁,口味绵柔爽口,尤其是它的热量低于普通啤酒的20%,但又有效地保留了啤酒中的营...
【最美职工】雪域高原的光明守护... “35千伏1段母线单相接地,火灾报警启动了!”凌晨5时,青海达坂330千伏变电站内,电话旁的值守师傅...
快速响应专解群众“疙瘩事”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刘  蕊  近日,重庆市忠县村民秦某(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