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青年下班,夜校开门!”7月4日,在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的体育馆内,“夜学筑梦·朝阳启航”2025年朝阳青年夜校启动仪式举行,当日,“朝阳青年夜校总校”在该校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朝阳青年夜校有了凝聚资源、辐射全区的“中枢引擎”。朝阳团区委负责人袁浩歌表示,从下周一(7月7日)起依托社区青年汇平台,包括舞蹈、音乐、非遗文化、人工智能等二十余门受青年人喜爱的课程将在晚上开启,在丰富青年人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技能。
袁浩歌(左)和朝阳区职工大学校长蔡芳共同为“朝阳青年夜校总校”揭牌。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仪式现场,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张璇授予中国音乐学院、国家游泳中心“朝阳青年夜校特别支持单位”的称号;和平街街道四级调研员王琳琳和朝阳区职工大学副校长单杉为象外空间、首创繁星社区“朝阳青年夜校实践基地”揭牌;袁浩歌和朝阳区职工大学校长蔡芳共同为“朝阳青年夜校总校”揭牌。上述实践基地的建立,将为青年学员提供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的平台。“我们希望整合朝阳区内资源,比如此次在朝阳区职工大学设立总校,也是借助学校资源,把社会的力量统筹起来,给青年创造更多的机会。”袁浩歌说道。
武术串烧表演、街舞、傣族舞、古筝箜篌连奏、戏法表演……现场,朝阳青年夜校教师代表们也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夜校不仅有艺术类、美妆类课程,还开设了AI人工智能班,学员们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类课程,提升能力。“这些课程都是我们前期通过调研以及团区委的微信公众号‘青春朝阳’发起投票、票选出来的,下周一开始会通过公众号招募学员,一些课程也会同步开启,上课时间就在青年朋友们下班后7点左右持续至9点。”朝阳团区委基层组织部干部陈烨介绍道。
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箜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茜,现场演奏箜篌。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陈烨告诉记者,早在夜校的筹备阶段,便有学员在后台留言询问课程了。学费方面,根据团中央《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中“青年出一点、自筹有一点、项目补一点、市场让一点”的方式,所有课程中志愿者、班主任补贴由朝阳团区委承担,学员课时费均低于市场价格。师资力量方面,夜校除了和艺术类高校等进行合作外,朝阳区职工大学的老师们也参与其中。
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吴茜是箜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古筝箜篌连奏《茉莉花》。“我所教授的古筝、古琴、箜篌都属于非遗类的乐器,我们学院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在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方面都能帮助青年人学会自己所向往的艺术和特长。”吴茜认为,中国乐器更多讲究“中正和合”,在夜校中用中国艺术的魅力去感染青年人,可以让他们更多了解优秀的民族传统,意义深远。
据介绍,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是朝阳区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发挥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在服务青年人群,构建多元化学习与成长平台,助力青年全面发展的资源优势,拓展学院作为区域学习中心的教育服务功能,此次与共青团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共同合作建立朝阳青年夜校总校,旨在打造一个服务于朝阳青年的学习平台,探索面向在职青年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培养、社交拓展实践等,将总校打造成集青年教育、培训、交流、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发展基地及区域内青年文化交流基地。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