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以能源结构优化为基础,重点行业转型为核心,环境治理强化为支撑,金融体系创新为纽带,构建起绿色低碳发展的系统性框架,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绿色动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本文为《数说“十四五”》第三篇,从源头减排到实际效果验证,再到长期资金保障,全面展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全景。
双轮驱动能耗持续下降
“十四五”以来,我国通过产业转型与能源革命双轮驱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6.9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步伐坚定。钢铁行业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2024年吨钢新水消耗较2020年下降4.9%,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较2020年下降47.09%和37.88%。
以行业龙头宝钢股份为例,据青绿ESG数据,公司2024年环境保护投入达100.76亿元,较2020年增长61.47%;吨钢耗新水量较2020年下降13.79%;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较2020年下降幅度均超四成。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8.89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6%,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占据我国电力装机的“半壁江山”,成为能源供应的核心支柱。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从2021年的2783家增至2024年的6430家,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绿色技术,引领工业低碳发展。
科技创新为工业减排注入核心动力。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明确了低碳核心技术突破目标。
截至2024年末,在可比口径下,同花顺环保行业A股上市公司专利数量达2.3万件,较“十三五”末增长超过70%,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步伐显著加快。
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十四五”期间绿色交通转型的核心亮点。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59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攀升至40.93%,较2020年提升35.53个百分点,年复合增速高达75.14%。2025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强劲,达430万辆,同比增长46.24%,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42.75%。
龙头企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亚迪2025年前4个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38.09万辆,同比增长46.98%。2021年至2024年,公司销量年复合增速高达117.85%,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21万辆,拿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三大冠军。公司ESG评级也得到国际机构的认可,2020年以来MSCI ESG评级持续在A级以上。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减少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还带动了产业链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在电池方面,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0.1%,达到294.57亿只,2021年—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1.81%,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球市占率达到八成左右。充电基础设施快速普及,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357.9万个,较2020年增长3.43倍,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充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坚实支撑。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告捷
环境治理成效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显现。2024年,全国338个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9.42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末下降9.72%。北京市作为大气污染治理典范,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9.74%,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亦改善明显,全国74个城市2024年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2.7%,较2020年12月提升17.9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由2020年12月的84.6%提升至2024年12月的93%,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作为绿色发展先行区,2024年12月地表水质优良比例达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2024年,土壤重点风险监控点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实施污染管控率达到75%以上。
资金活水润泽低碳发展
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份重要文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态势良好,绿色信贷、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不断丰富,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其中,绿色信贷为主力融资渠道,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从2020年末的11.95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末的36.6万亿元,超六成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绿色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2024年境内市场年平均发行规模达1.11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3.94倍,涵盖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发行主体从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扩展。
此外,绿色基金对绿色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ESG基金作为代表,专注于投资那些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强、治理良好的企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末,国内ESG基金总数攀升至553只,规模达5136.17亿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207.22%和4.25%。
资本市场对环保企业支持力度也在加大。2021年至2024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上市企业年平均融资额(含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达56.84亿元,与2016年至2020年相比,增长32.78%,惠城环保、三峰环境等环保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
“十四五”的绿色答卷,不仅是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正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上一篇:王楚钦感谢王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