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纪轩 崔常松 通讯员 孟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有效提升区域胸痛患者救治率,自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至今,金乡县人民医院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严格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及建设要求执行,致力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医院立足县域,充分发挥龙头和纽带作用,实现了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有效联动,优化畅通救治通道,着力提升全县域的急诊急救能力。发展至今,不管是技术手段,或是模式创新,医院胸痛中心均实现了由“0”到“1”的质变,引领着鲁西南县域医疗的发展。
社区义诊
医疗资源“沉”下去
“看您的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不过平常还是要多加注意,一旦出现胸部异常疼痛就要立刻拨打120!”这是5月20日上午金乡县奎星社区服务中心内温馨的一幕。为提升群众对胸痛疾病认知,金乡县人民医院院长代建军带领多学科专家骨干,耐心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问诊咨询服务以及血压血糖、颈动脉彩超、心电图等多项检查。
面对群众的各种健康疑惑和日常问题,专家们面对面解答,并根据病史及现场检查结果给予科学的诊疗建议,引导群众了解疾病及正确的用药方式,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指导。为了让居民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胸痛患者及时且规范急救的重要性,急诊科医生还进行了心肺复苏现场演示教学,分步骤讲解正确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并邀请居民进行按压,逐一纠正错误动作,强调“黄金四分钟”内施救对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
“有问必答!医院专家对我们的检查很到位,非常耐心细致。而且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知识,老年人需要的就是这样,原来我们普通人按压心脏真的能救命,这让我们受益匪浅!”64岁的社区居民江美花表示。
“社区健康教育是减少胸痛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健康宣教与科普义诊进社区、进村庄,能够让广大群众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胸痛的知识,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健康生活,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代建军表示,一直以来,金乡县人民医院坚持定期开展此类宣教义诊活动,通过让胸痛中心团队走进社区、村庄、学校等群众聚集区,不仅有力提升了群众对于急性胸痛的认识,还增强了大家应对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将科学健康理念传递给广大居民,从源头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创新流程
实力赋能患者救治
急性胸痛是威胁生命的“红色警报”,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每延迟一分钟救治,患者的心肌细胞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大面积坏死。为此,金乡县人民医院自2018年便成功创建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高标准建设胸痛中心,构建起“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村卫生室-患者”四级防治救治体系,为胸痛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我们建设胸痛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知名三甲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救治流程、多学科的协作团队和全天候待命的导管室,将平均门球时间不断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预警即救治、救治即高效’的闭环管理。”代建军介绍。
医院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核心,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14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医院成立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为100余家村卫生室布设“心电一张网”,另外在距离比较远的三家卫生院设立120急救站点,真正把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庄卫生室连接起来,实现区域中心化、诊疗数字化、服务远程化,远程心电医疗服务广域覆盖,建立了县域内急性胸痛30分钟黄金救治圈。
自2018年成立以来,金乡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心电网络发图量204680份,累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3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门球时间从开始创建时的130分钟下降到了50分钟左右,最短门球时间仅有13分钟。截至目前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00余例,死亡率明显降低,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安全。而在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是金乡县人民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之路上的努力和坚定。
“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为群众提供科学、规范、高效、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胸痛、卒中、创伤、危重新生儿、危重孕产妇五大急诊急救类中心的建设,医院切实提升了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助力了医院‘大急诊、大急救’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快速、精准的医疗服务。”代建军坦言。
从深夜响起的急救警报,到导管室里的争分夺秒;从社区义诊的谆谆叮嘱,到康复患者的真挚感谢……在未来,金乡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将继续以技术为盾,以仁心为矛,通过管理、技术、服务的全方位提升,推动区域医疗共体能力的建设,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快速、精准的医疗服务。
金乡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科普义诊现场。
上一篇:侧钻井施工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