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手术苏醒后,我竟然能自己溜达着走回病房!嗓子不疼、喘气通畅,就像睡了一觉似的!”日前,65岁的贺女士(化名)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通过一种“非插管”的微创手术方式,顺利摘除了2厘米的肺结节。
4月下旬,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贺女士得知自己的肺上竟冒出了一个如红枣般大小的结节。为了尽早辨明结节性质,贺女士随即来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科室副主任医师、医疗组组长王炜建议她尽快手术。可一想到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且插入气管导管,贺女士又有些犹豫不决。
了解到患者的顾虑后,王炜从专业角度出发,向贺女士介绍了一种特殊的肺部微创手术方式——“非插管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听到“非插管”这个词,贺女士明显有些疑惑。对此,王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原来,传统的肺部手术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在术后常会因插管刺激、药物残留等,出现喉咙肿痛、咳嗽无力等症状。不仅如此,传统手术创伤较大,不仅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身体也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才能得到恢复。“‘非插管’的肺部手术不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对咽喉和声带的损伤,还能大幅降低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王炜对治疗方法的详尽解读,让贺女士感到十分踏实可靠,欣然同意了手术。
术中,王炜在贺女士的胸腔部位创建了3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通过胸腔镜将肺部环境直观地显示在大屏幕上,随着胸腔镜的缓慢移动,王炜及团队成员使用特殊器械,快速精准地切除了病变部位。手中,贺女士生命体征平稳,肺部始终保持着自主呼吸。“病理结果显示结节是良性的,我心里踏实多了!多亏了现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院这么负责的医护团队,让我恢复得又快又好!”出院时,谈及此次手术经历,贺女士十分满意。
“在临床上,肺结节其实很常见。在5毫米以下的实性结节中,大部分都是良性结节,市民不必过度恐慌,但要注意定期复查,做好结节动态追溯管理。”王炜强调,若CT显示结节存在分叶、毛刺、血管集束等恶性征象,则要听从医生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个性化”定制,切勿因对传统手术的恐惧而拒绝手术,以免延误病情。
(王晓军)
上一篇:学生助人获赞 锦旗送到校园
下一篇:感受“绿动”,“电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