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acTalk
昨天,谷歌发布了一箩筐的 AI 新品,它几乎在全线的产品中都整合了 AI 能力,从软件到硬件。Gemini、Flow、NotebookLM、Stitch 都是这次 I/O 大会上重点提到的新应用。来势汹汹。
就目前我的体验看,Gemini 的体验和 ChatGPT 差距越来越小......而且这次的 Veo3 视频模型,暂时领先于 Sora。
包括 Chrome,它接下来也会深度集成 Gemini 的能力,囊括这段时间我老提的新一代 AI 浏览器 Dia 的大多功能。而且,像 Dia 对 YouTube 做的那些支持,其实 Chrome 想做会更容易。
毕竟 YouTube 就是人家 Google 家的。不只是 YouTube,还有搜索、文档、邮箱等国民级产品。
这么一想,好像让人有些窒息。
早上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说,就谷歌这节奏跑下去,Perplexity、Dia、Cursor、Pixverse 等创业产品都通通靠边站吧,ChatGPT 也够呛。
这样的论调实在太过悲观主义,可能持类似观点的人不适合创业,我觉得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在竞争中,过于在意对方的优势,就容易导向悲观。
不过,这倒是个好话题。昨天我也一直在思考,相比已经意识到机会,且来势汹汹的巨头,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先从上周谷歌 CEO Pichai 的一次采访说起。主持人没有半点修饰,直接问 Pichai:ChatGPT 会干掉谷歌吗?Pichai 的回答大致有两点:第一,ChatGPT 直接给答案的方式肯定是搜索的未来。第二,谷歌搜索也在推陈出新,不会视 AI 而不见。
这个回答很官方,但我换位思考了下,感觉人家说的也是大实话。而且,目前谷歌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已经在搜索中加入了 AI Mode,并且接下来会全线推。
过去,说起来颠覆的故事,朝代的交替、公司的交替,我们总是一笔带过,习惯性地简化,这让人感觉新事物替代老事物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自然的,诸如诺基亚被安卓打败。
但今天,身处变化的一线,我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攻擂者 ChatGPT 来势汹汹,而谷歌这个守擂者也不曾迟钝。大家心里门清,AI 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在这时候,敢于轻视 AI。
过往的其他案例中,大家给被颠覆的老派打的标签都是守旧、自洽、不愿意拥抱变化。
可是,谷歌,我们此时看到的谷歌,这个巨头,它拥抱变化的决心,和实际的动作,有目共睹,他们一点都不犹豫。要是按这个逻辑推断,那创业公司确实机会很少,毕竟,巨头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
Dia 浏览器的创始人 Josh Miller,昨天在 X 上谈了 Chrome 整合 Gemin 这事。他说,Gemini 集成到 Chrome,还要手动在设置里打开,为什么会这么设计?难道 Chrome 的人不知道这样做会减少使用率吗?知道的。我几乎可以肯定 Chrome 团队本来也想把这个功能默认开启,但被搜索、广告、法律、政策团队否决了。
更进一步讲,Google 是世界上最擅长交叉推广自家产品的公司,比如 Chrome、Gmail。如果他们愿意,Gemini 现在本可以比 ChatGPT 更大,但内部数据肯定显示,如果所有事情都通过 AI 聊天完成,会极大地蚕食核心业务。
包括谷歌搜索中的 AI Mode,其实就是给搜索加入 AI 能力,记得去年时,谷歌就宣布过这个特性,一年过去了,这才扭扭捏捏准备正式上线。不得不说,大公司的顾虑还是挺多的。
相比创业公司,巨头最大的劣势是他们有历史包袱。
谷歌搜索有大量的用户,所以,针对每一次的改版,都需要慎重,他们需要考虑不同用户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不可能贸然推进。就这一点而言,所有成熟产品都会面临这个困境,淘宝那几年被拼多多打得很被动,本身也是因为淘宝它不敢,也不能快速调整一些产品已经形成的惯性路径。
而创业公司几乎不需要考虑这些。
我之前写过很多次技术采用生命周期,这个模型的核心是说,一个新的技术或者产品,从最开始诞生到走向大众市场,必然会经历五类人群,他们分别是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
创新者、早期采用者这部分用户,他们天生喜欢拥抱新事物,但占比也很少。后面的人群,性格上越来越保守,他们不愿意主动采用新事物,或者不成熟的新事物。
从这个角度看,创业产品主要用户,多数是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的人群。而巨头成熟产品的用户群则五花八门,包括早期大众、晚期大众、落后者等等不同阶段的人群。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他们不愿意改变习惯,他们面对变化相对抗拒和迟缓。
这种情况下,巨头每调整一个策略,都需要思考和斟酌。所以,谷歌搜索这一年半来,变化是有,但都是挤牙膏式的。很慢很谨慎,而且还得考虑到安全等等小公司不需要特别在乎的问题。小公司可以没有包袱的创新,但大公司不行,它需要不断的权衡。
这是巨头的掣肘。
还有组织包袱也一样。巨头内部一层层的审批和汇报,里面的多数人都被 KPI、OKR 推着往前走,他们除了迭代产品,同时,也要考虑领导的需求。而其中,大部分领导,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早就已经丧失了对市场该有的敏感度。这种组织结构使得他们对市场变化的响应变得迟缓。
所以,我想说的是,敢于创新、快速行动、灵活敏捷,永远是创业公司最好的禀赋。也只有这样的创业公司才有机会。我很欣赏 OpenAI,甚至内心一定程度上希望它会赢,特别是早上看到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也加入 OpenAI 的消息后。
我觉得,他们这个团队,可能会做出 iPhone 之后,另外一个革命性的产品。事实上,目前 ChatGPT 也可以进入这样的行列。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得承认,谷歌在产品上的策略很妙,他们一手在已有产品中整合 AI 能力,一手又重新起高楼建自己的城邦,做了 Gemini 这样 AI 原生产品。一边攻,一边守。赢面也很大,至少目前看,谷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追赶,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我迫不及待想看看这场好戏会怎么收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泰国4月汽车销量近两年来首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