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近年,“幸存”的大小房企涌入一线城市,北京、上海这两座超级大都市凭借绝对实力,更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5月19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
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1%和0.5%,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和0.1%。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
可以看到,4月份北京及上海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跑赢”全国市场,仍然稳中有进。
而事实上,自2024年末以来,关于中海已在北京的放大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12月至今年3月的四个月时间内,中海于北京月月有“进账”,拿下四宗地块,土地出让金合计约235.88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观点指数整理若算上11月29日成交的朝阳区酒仙桥地块,五宗地块耗资达389.2亿元--这一数据几乎是2024年全年,中海地产新增土地总地价806.1亿元的一半。
过去一段时间的“密集”布局,也影响到中海在北京的推盘入市节奏。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海又有项目“上新”。
“巨无霸”地块入市
5月18日,中海·萬吉玖序开盘。当天下午流传出的宣传海报来看,项目首开销售约63.7亿元。
对于这一成绩,市场看法不一。
项目用地成交于去年11月29日,这原本是一宗备受关注的“巨无霸”地块,其全称为“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旧城区改建项目1019-0014地块、小红门乡剩余土地一级开发项目XHM-10、12地块、十八里店朝阳港一期土地一级开发项目1303-692、683、1301-L01、L02地块”。
不难看出,该地块由三个子地块组成。其中,小红门地块打造为“时光之境”,在今年3月20日取得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面积3.24万平方米,准售房源为3#至7#共计5栋住宅楼,批准销售套数258套。自今年3月30日开盘以来,已签约41套,成交均价7.77万平方米,去化率约15.89%。
十八里店朝阳港地块打造为“朝阳ONE”,项目于今年4月1日取得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面积8.76万平方米,准售房源共计11栋住宅楼,批准销售套数594套,自今年4月13日开盘以来,已签约70套,成交均价7.68万平方米,去化率约11.78%。
酒仙桥地块打造为“中海·萬吉玖序”,也是三个地块中取证最晚的。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显示,该项目于4月27日取得首张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面积7.06万平方米,准售房源共计8栋住宅楼,批准销售套数332套房源,拟售均价在11.77万元/平方米-13.5万元/平方米。
由于网签数据更新有滞后性,目前还未显示成交信息。不过,也有市场消息称,项目早在五一假期期间就开始锁房。
“中海·萬吉玖序”全系为四居户型,面积段覆盖168平方米至372平方米。从公开信息来看,其中171-253平方米的户型为区域内主流产品,套总价约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若以此数据再加上官方在开盘首日披露的成交额63.7亿元来计算,该项目已销售约250套,约为此次批准销售套数的七成多。不过,最终还是需以网签信息为准。
据悉,这是中海在北京推出的第二座“玖序系”顶豪产品,另一座为中海·京华玖序,也即中信城五期。项目规划506套住宅,包括7套四合院,以及499套洋房/小高层住宅。
中海·京华玖序于2024年6月、12月,2025年3月分别取得三张预售许可证,499套洋房/小高层住宅已全部取证,目前已网签272套,去化率约54.51%,成交均价在17.5万元/平方米-18.3万元/平方米。就这一单价水平而言,去化表现相对理想。
而在萬吉玖序之后,中海有望在月末推出第二个新盘项目--中海·丽泽叁號院,这也是中海地产今年在北京拿下的首宗项目。
地块成交于今年1月16日,由中海地产以40.08亿元底价摘得,拟打造为北京第六座藏锋系产品,此前五个分别为甲叁號院、京叁號院、兴叁號院、和瑞叁號院、丰和叁號院。
丽泽叁號院共规划11栋楼,包括3栋9-11层的低密洋房,以及8栋13-18层的小高层,共计532套房源。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显示,该项目已于5月19日进行预售许可审核,将在近两天正式取得预售许可证。此次审核涉及该项目的两张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面积共计约5.78万平方米。
此外,丽泽叁號院在今年4月开放了样板间,再结合市场消息来看,预计能够实现月末开盘。
无论是萬吉玖序还是丽泽叁號院,项目也均需面临板块内的竞争。有的是来自其他房企,有的则是来自中海内部。
例如,萬吉玖序所在的酒仙桥地区有另一个新盘项目“北京宸园”,项目是由中建智地打造,所在用地也是北京首次以组团形式供地并成交,成交价达112亿元。
从2024年6月拿地到2024年10月正式开盘,大约是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开盘首日销售额达到61.5亿元,目前已经清盘。
在供地形式上,有市场看法认为北京宸园为北京市场打了个样。从区域板块的角度,也为后续的中海地产铺垫了市场热度。
丽泽叁號院则面临“内部”比拼。项目北面直距离线500米左右,是“中海丽金府”(中海峯泽璟苑),项目于4月15日取得两张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8栋住宅楼,共计500套住宅,准许销售面积约7.76万平方米。
项目于4月30日首次开盘,据此前的宣传海报,五一期间,案场成交套数对应房款总额约3.2亿元。不过,网签信息显示,两张预售证共计网签44套住宅,以此计算去化率仅为8.8%。
5月15日,中海丽金府取得第三张预售许可证,准许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准许销售5栋住宅楼,共计560套住宅,拟售均价在12.16万-13.78万/平方米。由此,中海丽金府规划的1060套住宅已全部取证。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丽金府的第三张预售证与丽泽叁號院正式取证时间较为接近,无论后续加推/正式开盘时间是否错开,都难逃正面较量。
两个项目也均是当下讨论度较高的“好房子”,若细究,最大的差异大概是在户型上。据悉,丽泽叁號院以四居室为主,配以少部分的五居户型;丽金府则是三居为主,加上部分四居。
户型上的相互补充,实现丰俭由人,也使得中海“包揽”了板块市场。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及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中海的北京战局
事实上,放大品牌在板块内的优势,是中海于北京市场的一贯操作。
从公开信息来看,1995年中海地产在北京推出首个项目,至今正好三十年。这期间,中海地产也已经打造了近百个项目。
早年间,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企业在全国各地落子均不足为奇。而近年随着市场回归理性、玩家出清,中海的北京战局又得以被重新关注。当然,这也与其在北京市场的“高调”相关。
体现在土地市场上,中海地产再次受到关注是源于2022年。
2022年全年,中海系列公司新增50宗土地,拿地金额约达1208.7亿元,新增货值为2403.4亿元。
其中,中海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全年新增40幅土地,总地价1107.2亿元,权益地价863.8亿元;新增总楼面面积73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609万平方米。
即便“全面撒网”,北京仍是中海的拿地重点。年内,中海在北京新增9个项目,石景山、海淀、丰台各2个,顺义、昌平、大兴各1个。北京区域新增土储占比达22.5%。
此外,当时有数据显示,2022年的房企在京销售额中,中海是唯一实现权益销售额突破300亿元的房企。
2023年,中海于内地23个城市及香港新增43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764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总地价1342.1亿元(权益地价1226.6亿元,同比上升42%)。
其中,在四大一线城市一共拿了12个项目,总建筑权益规模合计322.53万平方米,占比约45.54%,拿地金额共731.3亿元,占全年拿地金额的59.54%,接近六成。
这12个项目中,有6个位于北京,具体2个位于石景山、3个位于丰台、1个位于昌平。北京区域新增土储占比达13.95%。尽管数量占比略有下降,但2023年中海的在北京的投入力度并不低。
仅在10月,中海就斥资约88亿元拿下丰台区北宫镇及丰台郭公庄地块。全年,中海在京拿地总金额达255亿元,成为拿地数量、拿地总金额双料第一,延续了2022年的市场地位。
2024年,中海于内地12个城市新增22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416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总地价806.1亿元,权益地价人民币696.3亿元。
无论是拿地数量还是总地价,均较前一年近乎减半。在全年的新增项目中,4个来自北京市场,北京区域新增土储占比达18.18%。
拿地数量进一步减少,不过凭借年末的两宗超百亿地块,中海继续稳坐拿地金额最多的企业。而实际上,2024年北京出让的超百亿地块也仅有三宗。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及公告 观点指数整理一方面是“任性”拿地,另一方面,中海近年在北京的项目鲜少与其他房企合作,大多为独立操盘。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合作项目少,中海在项目的推盘入市节奏上更能掌控。。
项目的拿地、入市节奏,也影响着销售表现。
2022年,中海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及天津销售回款理想,各城市均超过100亿元。2023年,中海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上升5.1%至3098.1亿元。其中,北京、广州、深圳、厦门、天津、成都和西安七个城市合约物业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2024年,销售回款超过100亿元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其中上海超过400亿元,北京超过200亿元。
按大区来看,2022年-2024年,中海北部大区合约物业销售额分别为773.4亿元、911.2亿元、559.4亿元,占全年合约销售额的26.2%、29.4%、18%。
去年末成交的两宗百亿级地块中, 11月29日拿下的中海·萬吉玖序已经开盘,12月拿下的中海丽金府已经全部取证并也已经开盘,这两处项目的去化成绩将在中海今年的业绩中有所体现。
而今年以来,除了1月16日以40.08亿元底价摘得的丰台西南郊冷库地块外,2月,中海亿10.24亿元购入昌平区项目;3月,其继续斥资75.02亿元购入海淀地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