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湄在内蒙古大沙漠。
受访者 供图
“这是我在大沙漠里的照片,非常有生命力。”5月19日,中国盲人协会文学专门委员会会员吴声湄向记者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作为一名重度视障者,过去的20年,她以独特的“视角”感知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发展变迁。通过同伴的讲述、指尖的触碰和感受,写下10万字游记,在脑海中拼凑出独属于她的“中国地图”。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刘艺博
从独行到共游,用盲杖丈量世界
“我是长沙人,从2004年开始单独旅行,坐卧铺去北京。当时既紧张又兴奋,听着火车车轮的哐当声,陌生人的谈笑声,一切都新鲜得不可思议,那种感受,终生难忘。”吴声湄语调轻快而激动,“在那之后,我特别想亲自尝尝全国各地的美食,听不同的方言,吹不同的风,感受不一样的风土民情。”
从内蒙古广袤无垠的草原,到三亚柔软细腻的沙滩;从敦煌神秘古老的石窟,到杭州诗情画意的西湖……20年来,吴声湄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旅途中,她用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鼻子嗅闻不同地域的气息,用双手触摸世界的温度。“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内蒙古的大草原骑马,通过触摸,我能感受到马鬃粗糙的纹路,马走路时候肌肉的起伏,特别有趣。”吴声湄笑着说。
愉悦的旅程,有人对拿着盲杖探路的她投来异样的眼光,但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和关爱。一双主动搀扶手,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真挚的关心,以及越来越便利的无障碍环境,都是她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如今,吴声湄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朋友组成了特别的旅行团 ——“溜达团”。“叫‘溜达团’,是因为我们走得比较慢。”吴声湄笑着解释,“但慢有慢的乐趣,我们会互相搀扶,彼此分享,慢慢欣赏这个世界。用独特的‘视角’感受祖国山河。”
10万字游记,讲述黑暗世界的绚丽多彩
“森林公园人比较少,面积却很大,树不算粗,应该是新栽的次生林。园内很安静,走在里面并不感到凉爽,相反,还挺晒的。”翻开吴声湄的游记,她的语言朴实但又充满温度。每一次旅行,吴声湄都会携带自己的小电脑,将旅途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由于重度视力障碍,她无法像常人一样阅读和书写,只能借助读屏软件,一个字一个字地“听”,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我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写游记。打出拼音之后,出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那个字。要用右光标一个一个去选,找到以后才能敲上去”。
困难从未阻挡她创作的脚步,如今,她的游记已累计超过10万字,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赞美。“写作不仅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更是与世界对话。”吴声湄轻轻抚摸着键盘,声音坚定而温柔。
“小时候,爸爸告诉我,眼睛看不见的路就用心去看。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吴声湄动情地说,“除了写作,我还尝试了录音。朋友们都说我的声音好听,有阳光的味道。只要愿意出发,你总有方法去拥抱整个世界。”
上一篇:拜登患癌 特朗普称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