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文安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3种模式
88.8%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本报讯(刘杰、常美华)“多年前,我们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落后村,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多万元。”日前,文安县孙氏镇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中秋介绍,2021年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通过资源整合利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路。
近年来,文安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3种模式,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去年底,在全县383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40个,占总数的88.8%。
针对有投资项目的村,该县采取“借风扬帆”模式,用好上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累计推动总投资2800万元的葡萄种植采摘园、便民服务超市等56个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扶持项目落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至15万元。
对于成立农业合作社的村,该县鼓励实施“合零为整”模式,由合作社流转整合零散土地并承包经营,吸纳村民加入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村民获得分红的同时,也促进了村集体创收。
在传统产业聚集的村,该县鼓励实施“腾笼换鸟”模式,建立产业集聚区,推动分散的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并支持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将服务管理费用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