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银登网显示,4月30日一天之内,中银消费金融公告转让2025年第19期至第35期共16批个人不良贷款。
如此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转让行动预示着,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质量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自2023年以来,中银消费金融就频繁转让大额不良贷款,动辄一二折的出售资产包造成巨额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公司利润也遭受大幅侵蚀。
1
不良资产集中爆发净利润大降九成
据统计,本次转让的16批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约为1.74亿元,合计借款人数1820户。
这批不良贷款转让方式均为线上公开竞价,打折幅度惊人。比如,第20期共计169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为1722.69万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94天,这期不良贷款于5月19日公开竞价,起拍价仅为244万元,转让折扣低至0.15折。
第34期未偿本息总额2545.89万元,借款人数为207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94天,起拍价同样低至357万元,转让折扣不到0.15折。
而在上述不良贷款转让之前,今年3月19日,中银消费金融才公告转让18期本息合计近30亿元的不良贷款。其中,第1-9期共15152笔债权本息合计金额为28.11亿元;10-18期共1089笔债权本息合计金额为1.23亿元,18期不良贷款合计金额为29.22亿元。
但目前,上述不良贷款在银登网上尚无成交公告。虽然不良贷款价格已经“打骨折”,但是成交并不活跃,市场明显出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这两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集中爆发,让AMC机构都应接不暇。据银登网数据,2025年一季度,平台上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到742.7亿元,同比增长190.5%。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尤为突出,其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761%。
从2023年开始,中银消费金融也开始频频转让不良贷款。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共发布了4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未偿本息总额合计6.41亿元。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共发布83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合计资金规模达124.39亿元,是去年转让规模最大的消金公司。
而这些债权的折扣率低至1折,平均折扣率仅9.91%。意味着一笔100万元的不良贷款,中银消费金融可能仅能收回不到10万元。这也导致中银消费金融近年来信用减值暴增,2021年-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1.91亿元、48.76亿元、59.2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9.72%、72.15%、75.47%。
信用减值损失对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带来巨大的冲击。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791.51亿元,同比增长6.53%,贷款余额为784.05亿元,同比增长8.97%。然而,在总资产、贷款余额同比均增长的情况下,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由2023年的5.37亿元降至0.4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91.62%。
2
线上线下业务交困消金行业面临洗牌
2024年,在宏观经济承压、政策调整持续深化的双重影响下,消费金融行业普遍承压。但中银消费金融调整的力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业内分析认为,这与其业务模式有关。
作为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中银消费金融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凭借大股东中国银行线下网点优势,实现了规模扩张。但是线下业务运营成本较高,中银消费金融在过去“跑马圈地”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
这部分不良资产在2024年风险集中暴露。和中银消费金融一样业务侧重于线下的兴业消费金融去年业绩也遭遇了大幅下滑,净利润从2023年的20.72亿元降至4.30亿元,同比下滑79.25%,营收从112.30亿元降至100.67亿元,同比下滑10.36%。
中银消费金融与兴业消费金融都是消费金融行业线下领域的“老玩家”,早期发展都依赖于大额贷款和线下业务。不同于线上贷款的操作流程与放款额度等,线下大额贷款往往离不开房子、车辆等大额抵押物。
然而,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客户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缩水,还款能力下降,导致不良资产积累。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技术创新和灵活的业务模式,在消费金融领域迅速崛起,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从2020年开始,中银消费金融也向线上转型。到2024年线上贷款业务占比超过六成,不过中银消费金融线上贷款业务依然存在依赖第三方平台获客的问题。
随着消费金融新规、助贷新规相继落地,联合贷款模式或面临重新调整。今年4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2025年10全面实施,该文件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助贷机构放款时应将增信服务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明确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助贷新规还要求金融机构对助贷机构进行“白名单”管理,严禁与名单外机构合作等等。随着助贷业务被纳入统一规范体系,消费金融行业或将面临洗牌,自营能力不足、严重依赖第三方流量平台的消费金融机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