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事件关联主体:阿里巴巴
事件类型:负面
ESG事件议题:S——产品安全与产品质量, G——供应商管理
ESG影响等级:严重
近年来,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中国新零售领域的标杆企业,凭借“高品质”定位迅速赢得市场,但伴随其高速扩张,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问题频发,引发多次舆论危机。
本月,盒马鲜生接连陷入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其销售的“无抗鸡蛋”检出违禁兽药地美硝唑(15.5μg/kg)和甲氧苄啶(13.0μg/kg),分别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值的55%和30%;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亦抽检发现其即食猕猴桃氯吡脲(膨大剂)超标70%。这两起事件不仅暴露盒马在供应链品控、供应商管理上的漏洞,更因涉事商品均标榜“无抗”“优质”而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全面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对危机的应对亦显被动。鸡蛋事件中,供应商小町蛋业称复检结果合格,但盒马未及时提交复检申请导致信息滞后;猕猴桃事件则仅以“与供应商核实”回应,未公布追溯结果。行业分析指出,此类事件折射出生鲜电商在追求“高端化”“概念化”标签时,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同步升级,尤其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用药监管存在系统性风险。
盒马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核心载体,其问题直指阿里ESG治理的深层短板。 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盒马鲜生未能确保产品质量与产品安全,销售可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损害的问题商品。
同时,盒马的供应商管理存在系统性缺陷——盒马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但此流程存在滞后性。以南京猕猴桃氯吡脲超标事件为例,检测结果公布后,盒马仅回应“处理客户投诉”,未主动披露复检进展。同时,供应商因流程问题未能及时提交复检申请,导致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种情况表明,盒马在第三方检测与复检流程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的“长尾风险”在生鲜领域尤为突出:例如鸡蛋兽药超标可能源于养殖环节的违规用药,但盒马缺乏对上游的溯源能力,仅依赖供应商报告难以真正把控风险。早在2024年,盒马还曾因供应商售假(如化妆品假冒大牌)遭曝光,显示其资质审核机制存在漏洞。
在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可查询到阿里巴巴的ESG评分,标普则对其的ESG表现给出了44的分数,MSCI对阿里巴巴的ESG评级为BBB(行业平均),在行业29家企业中排名第14,处于平均水平。
再看其分项得分,阿里巴巴在标普的社会总评分数仅为46,治理总评仅为39;而在MSCI,其社会总评为4.6,治理总评为3.4,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分数,这也侧面反映公司在社会责任承担和企业治理中存在问题。
数据来源: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数据来源: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
盒马的食品安全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高速扩张时代零售行业ESG治理滞后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盒马的困境也是阿里内部治理问题的缩影。作为阿里新零售的“试验田”,盒马在资本驱动下激进扩张,但是却导致产品质量下滑、供应商管理不力。这种“规模优先”的战略,与ESG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逻辑背道而驰。
当“30分钟送达”的效率神话撞上“无抗鸡蛋”的质量黑箱,阿里亟需重新审视其新零售逻辑: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门店数量或资本游戏,而在于能否构建透明、可信、可持续的价值链。唯有将ESG从报告中的“漂亮数字”转化为供应链的“硬约束”,方能重塑消费者信心,引领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为及时准确地追踪企业ESG履行状况,评定ESG舆情的潜在影响,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出“ESG影响等级”,并制定规范的定性标准,对正面ESG舆情给出优秀、良好、中等、轻微四个等级,对负面ESG舆情给出恶劣、严重、中等、轻微四个等级。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Hehson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Hehson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