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 本报通讯员 侯建清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2022年6月,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法院被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立法联系点。 渭源县法院院长李军保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扣立法联系点的基层属性、立法属性、联通属性,深入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法院实践”,把司法审判工作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有机结合,不断释放“基层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叠加效应,全力打造独具法院特色的高质量基层立法联系点。 据了解,渭源县法院以争创“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点”为目标,制定出台限时办理制度、意见征集制度、联络员管理制度等6项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实效。在实践中总结形成承接任务、学习解读、制定方案、征集意见、汇总研判、审定报送、总结归档“七步流程法”,使该立法联系点上报的立法意见建议采用率大幅提升,近3年来共针对26部法律草案提出立法建议86条,被采纳12条。 权中洲是渭源县法院特邀调解员,也是该院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他表示:“以前觉得立法是专业人士做的事情,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参与《甘肃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后,我发现,其实立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权中洲是渭源县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确定的125名信息采集员之一。渭源县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在8个内设部门和5个人民法庭确定13个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和125名信息采集员,信息员涵盖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等。定期组织信息采集员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联系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民意收集覆盖面。 据了解,在对《定西市城镇供热用热条例(草案)》进行草案征集意见建议时,渭源县法院民庭法官结合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总结为6条立法意见建议上报。 渭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殿铖指出,渭源县法院立法联系点紧密扎根基层,深入挖掘民意,提出具有渭源特色的“七步流程法”,持续提升了基层立法工作的“烟火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李军保表示,渭源县法院将进一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完善司法审判与立法联系点双向互促工作机制,将司法审判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职能深度融合,让民意“直通车”驶上基层法治建设的“快车道”,持续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贡献渭源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