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缓和之际,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会场内外,“中美贸易战与全球经贸体系的前景”成为与会嘉宾不断讨论的话题。
5月17日,在上述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谈及未来全球贸易格局时表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已经成长,有可能组合形成一个剔除美国的全球经贸体系。美国引发的关税战,不会破坏中国推进多边贸易的进程。
在斯宾塞看来,未来全球贸易体系或呈现多种情形,其中最有可能性的一种方式是,形成一个剔除美国的全球多边经贸体系。“除了美国,最主要的成员国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们有很深的承诺要建立多边关系,所以我觉得形成这种多边贸易体系的情景可能性最大。”他说。
他进一步表示,具体而言,就是形成由欧洲、中国和其他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支持的,相对合理和可行的多边体系。
新兴市场的成长是他预测的重要基础。“这在二十五年、三十年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新兴市场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以前还都是低收入国家。不过,现在它们的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也逐渐提高,所以实行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还是可能的。”斯宾塞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二十国集团新兴市场经济体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三分之一和全球贸易的四分之一。该机构展望,二十国集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有可能加速,这将能够在中期内支持全球增长,并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不过,斯宾塞也称,上述过程的演进可能较为混乱,但这应该不会破坏中国继续推动多边主义。因为这很重要,能使所有国家获益。此外,除经贸领域,气候变化也是推动多边主义重要的议题。
除上述情形,斯宾塞认为未来全球多边体系还有两种可能性,但概率比上述较小。其一,各个国家各自为政,重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家都知道这是灾难,不太可能发生。”斯宾塞说道。
其二,有两个大国发挥各自影响力(比如中美两国)。新兴市场不想选边站,它们希望和两个国家都保持友好关系。在贸易和经济上更多依赖中国,在安全方面得到欧美的支持。但该情况形成可能性也不会较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主办方供图)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撕开了全球贸易体系的裂痕,这使得长期以来“美国以贸易逆差输出美元,非美国家投资美债将资金流回美国”的贸易—货币体系生变。不过,近期中美贸易战峰回路转,这使市场情绪稍缓。
据新华社5月12日消息,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在当前时期,中美有关贸易的谈判有正向改变。采取双边谈判方式的做法还是很恰当的。这说明市场正欢迎这一举措。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斯宾塞说道。
截至5月17日,A股主流指数已收复“对等关税”以来的失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一改此前中美贸易摩擦中的震荡下行,逆势攀升至半年新高。降准降息背景下,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由3月的2%跌至1.6%附近。
“目前大家生活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世界里,没有人希望在互相伤害的道路上走下去。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的25%。从中美经贸关系来看,美国13%的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这都不是小数目。”斯宾塞说。
在斯宾塞看来,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关税的负面效应削弱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亦为美债市场带来了动荡。如果不纠正的话,会在全球产生灾难性影响。
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受预期恶化影响,美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下降,跌至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低于市场预期的87.5和3月份修订后的93.9。
5月17日,1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13%,较4月初上升超20基点。在此之前,受关税政策影响,截至4月13日的一周,尽管债券拍卖情况良好,但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其表现与“9·11”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大相径庭。美债收益率与美债价格反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