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5月16日,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100多件珍贵文物。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5800年至5200年前后,是国内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作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关键节点、关键区域。遗址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出土玉石器等文物3000多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4个部分,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凌家滩考古发掘第二任领队吴卫红介绍。
馆内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设1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展厅,可满足大规模展陈需要。展馆结合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术,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全景式展示了生活在凌家滩的古代先民在规划营建、玉器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本报记者 常 河 丁一鸣)
下一篇:国家防总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