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春华)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推出“课堂进工坊”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迁移至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大楼·数智工坊,构建起职业教育新基建“五金”模式,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这座建筑面积达4.86万平方米的数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汇聚金蝶、新华三等数字化领军企业,通过“引企入教”构建起产教融合新生态。基地内设有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学院,年均提供2000余个真实生产岗位,形成校中厂与厂中校有机融合的育人场景。
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大楼·数智工坊。“我们通过构建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软件学院院长邓文达介绍。基地采用了这种四维两化的模式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了校园与企业的物理边界,突破了学习与工作的时空界限,突破了学生与员工的身份局限。目前,该模式已被纳入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案例。
在网络安全实训室,企业导师陈琛正带领学生开展全场景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演练。依托企业级WLAN安全防护体系与 H3C 云计算平台,结合OWASP Top10漏洞模型及红蓝对抗机制,深度还原智能排产系统数据窃取防护、质量检测平台权限绕过等6大典型网络安全场景。
金蝶企业数字化产业学院负责人李乐朋表示:学院携手企业力促产教深度融合,将金蝶云星辰、云星空、云苍穹等前沿平台引入教学,让学生得以运用AI赋能企业、苍穹GPT等新技术,紧跟行业数字化步伐。我们产业学院设有134个企业标准工位与6条完整业务线,构建全真企业实战场景,着力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凭借金蝶雄厚产业资源与服务网,学院年服务15万+企业,高效解决30万+个客户问题,沉淀海量行业案例与实践经验,反哺教学,为行业培育大批企业数字化人才。
“参与紫光岳阳工厂智能产线数字化改造项目,让我掌握IMC管理控制平台的组件部署与系统联调全流程。记得在部署边缘计算节点时,我们连续72小时进行压力测试,反复调整TSN时间敏感网络的参数配置,最终使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15ms以内。这种沉浸式实战是传统课堂无法给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刘国涛同学坦言。
课堂会计专业王茜完成企业总账与仓存对账问题处理后感慨:“处理真实业务让我责任感倍增,促使我提升财务核算逻辑梳理、数据溯源及差异分析比对能力。通过逐笔核对凭证、细致对比汇总表与明细表,我发现科目方向错误及部分凭证未关联生成是导致账账不符的主因。此次实践让我更加确信,核准与数据分析能力是会计工作的基石。”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大楼·数智工坊的实践表明,通过五真(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岗位、真实流程、真实考核)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生态,这种全要素场景化育人范式,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当前,学校正推进“数智工坊”建设,计划引入VR虚拟仿真、数字标注等前沿技术,构建跨地域的云上实训平台。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五金体系建设,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依托,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张春华
编辑:高芹
原标题:“课堂进工坊”赋能职教新基建 长沙民政职院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