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消防安全水平提升是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常见难题,如何在传承城市记忆与筑牢消防安全防线间找到平衡点?近日,南京2项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安全水平提升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获得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认可。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
国内首个取得
“消防体检报告”的历史建筑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铁路文化,被列入江苏省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和南京市城市更新第二批试点。在更新工作实施过程中如何破解这座百年老站的消防改造难点、堵点?“根据既有建筑原有条件,我们为项目‘量身定制’了全套防火保障方案。”实施该项目的技术团队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设置了室外疏散集散区,将建筑的安全出口至室外安全空间的距离控制在60米以内,从而控制疏散时间、保障疏散安全。同时,把消防救援通道分为普通消防车道、小型消防车、微型消防车和消防步道多个等级,构建起了一套高效、有序的消防救援通道体系。
不仅如此,项目实践过程中,南京市建委还研究制定了《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利用防火加强措施指引》及《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消防安全性能评价标准》。该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取得“消防体检报告”的历史建筑。
玄武区D9街区:
有限场地内增设消防设施
丰富餐饮业态,保障消费者安全
走进位于玄武区的D9街区,各类受年轻人喜爱的业态星罗棋布。曾经的南京卷烟厂在经过更新改造后,在保留了原厂房、居民楼、瓷壁画等建筑元素的同时,融入工业遗产、现代商业、创意设计等文旅元素,再次焕发出新生机。但更新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增设消防设施,尽量保存老烟厂原厂房的历史印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重新按照商业的需求办理消防审批手续都是难题。
过程中,南京市建委联合市规划局,出台《既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认定管理办法》,为工业遗产类项目改造提供政策途径。技术改造中,针对消防用水量不足的现状,将废弃消防水罐和地下室改造利用为4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同时扩容原有屋顶的消防水箱,满足了街区的消防水量。通过增设排烟设施、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泡沫铝,则在满足餐饮业态和消费者安全同时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时尚气质。
通讯员 宁建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上一篇:姑苏区双塔街道“爱心跑腿”送关怀
下一篇:理解“四稳”之首加力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