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菜园后,港交所又迎来一家中式餐饮企业。
5月16日,绿茶集团顺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发稿,绿茶集团报收6.29港元,总市值42.36亿港元。
此次绿茶上市,招股情况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绿茶共引入了8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金额约8733万美元。其中,紫燕食品认购3500万美元,正大食品认购709万美元,华宝股份认购624万美元。此外,招垦资本管理的安吉两山基金、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旗下的商业投资公司Action Chain分别认购1300万美元,还有数家绿茶身后的供应商也参与了基石认购。
如今,随着港交所上市钟声的敲响,一众与绿茶携手同行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有望凭借此次上市获得一笔可观的回报收益。绿茶集团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其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中式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
未来,绿茶集团将如何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拓展业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美食荒漠”诞生出餐饮上市公司
有趣的是,备受消费者追捧的绿茶餐厅,竟诞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
绿茶餐厅的故事,要从一对携手创业的夫妻——王勤松和路长梅说起。据招股书显示,53岁的王勤松与44岁的路长梅是绿茶的联合创始人,共同持有公司65.8%的股份。
王勤松学厨出身,创业前涉足过多个行业,做过外贸和煤炭生意,还远赴德国经商,可谓“行遍万里路”。2004年,这位浙江绍兴人回到杭州,与妻子在西湖附近开了一家“绿茶青年旅舍”。旅舍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生意红火,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
起初,夫妻俩和大多数青年旅舍老板一样,在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顺带提供餐饮。在与各地背包客的相处中,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融合菜更能满足广泛顾客的口味需求。于是,有着厨艺功底的王勤松开始钻研融合菜,成功开发出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等广受顾客喜爱的菜品。如今,他仍是绿茶菜单设计团队的直接领导者。
菜品丰富、价格亲民、环境宜人,让绿茶青年旅舍的餐厅大受欢迎,逐渐成为日后绿茶餐厅的雏形。可以说,创办绿茶餐厅的想法,正是在这家青年旅舍中萌芽。
2007年,因杭州规划征地,绿茶青年旅舍被拆除。此时,夫妇二人本就有意另寻新址开店,又发现餐厅的顾客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住宿的客人。于是,他们果断决定将旅舍和餐厅分开经营。
2008年,第一家绿茶餐厅在西子湖畔开业,可谓风光无限热闹非凡。2008年首家绿茶餐厅创下14次/日的翻台率纪录,至今仍让众多餐饮品牌难以企及。2014年,单店日均客流量达1500人,人均排队两小时。创始人王勤松曾表示,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可达7次,4次是大众餐饮的门槛。
品牌一经打响,便迅速成为大家热爱选择的餐饮品牌,并逐步构建起全国餐厅网络。2010年,绿茶走出浙江,落地北京便成为北京的热门餐厅,每到饭点便人满为患。随后,其商业版图不断拓展,上海、苏州、宁波、广州等地都留下了绿茶的身影。
招股书数据显示,绿茶的餐厅网络增长迅猛。从2022年12月31日的276家,增加到2024年12月31日的465家,复合年增长率达29.8%。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营业中的餐厅数量已增至489家。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在高度分散的休闲中式餐厅市场中,绿茶占据0.7%的市场份额,在主打融合菜的品牌中,按收入计算是最大的餐厅品牌。
剑指千店背后
以杭帮菜为根基,绿茶集团通过“融合创新 + 极致效率”重构中式餐饮价值链条,在消费理性化浪潮中精准卡位大众市场。从西湖畔的单店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489家门店的全国网络,其核心数据持续增长——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近19%、新店现金回收期压缩至14.8个月、供应链成本占比稳定在32%,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质价比战略的强大生命力。
从数据层面来看,绿茶集团的表现可圈可点。2024年,其客单价稳定在56.2元的低位,凭借“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招牌爆款菜品,年菜品更新率超过20%。2021 - 2023年,每年分别推出178个、172个和168个新菜品,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持续吸引他们复购。核心数据的持续向好,充分证明了其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在收入方面,2022 - 2024年,绿茶集团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和38.38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约达18.73%;净利润也逐年递增,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0亿元人民币。
运营效率同样令人瞩目,2021年至今,超过95%的新店能在两个月内实现首次收支平衡,2023年新店平均现金回收期缩短至14.8个月。这主要得益于“小店模型”策略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单店的运营效率。
绿茶集团的质价比策略与当下消费理性化趋势高度契合。虎嗅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台全国餐饮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6.1%,而绿茶通过优化供应链与提升数字化管理,在降价潮中维持净利率稳中有升,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这一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产品迭代力、成本控制力、运营标准化”三位一体能力的长期打磨。在此基础上,绿茶集团将战略重心转向更激进的连锁化扩张,拓店模式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2024年新开设120家新餐厅,并计划于2025 - 2027年新增563家门店,目标直指千店规模。
绿茶集团是餐饮行业结构性变革的生动写照。在政策红利与消费理性主义的碰撞中,中大型连锁品牌凭借“质价比 - 规模 - 效率”的正循环,正成为行业出清后的核心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