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网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通讯员李天佳 发自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5月13日发布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朝阳法院共受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516件,其中,涉互联网人身保险案件占统计期内人身保险纠纷案件的比例为94.93%。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朝阳法院受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占受理保险纠纷案件的13%。审结案件432件,其中含健康保险合同纠纷219件,人寿保险合同纠纷108件,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105件。
北京朝阳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庭长罗曼介绍,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争议焦点集中在对保险人的健康询问义务、提示说明义务及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认定,保险责任范围及事故原因认定,保险条款的效力与解释认定等方面。
白皮书指出,因互联网投保中条款解读及沟通互动受限、电子证据保存及提交等问题,导致保险人应履行的健康询问义务、提示说明义务及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的程序简化、标准不统一。
北京朝阳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副庭长周裕财介绍,投保阶段,保险人在履行提示及明确说明义务、健康询问义务过程中,往往存在提示方式不显著、说明义务不达标、健康询问缺乏针对性等情况;投保人则存在如实告知义务履行不充分、对健康询问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
关于此类案件的审理思路,白皮书指出,关于保险人的提示及明确说明义务,应以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说明,使投保人实质性了解条款内容。明确说明的内容应为有关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只有达到使投保人明了保险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才能认定为尽到了明确说明义务。
白皮书介绍了十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范某诉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案。该案旨在强调,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北京朝阳法院副院长龙云斌建议,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互联网展业的规范,继续强化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对人身保险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进行监管,并及时更新、扩容负面清单内容,一方面督促存量问题产品进行规范性整改,另一方面进一步为保险公司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上提供规范性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