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人也爱上中国字
创始人
2025-05-11 02:25:27
0

阅读提示

4月20日是第16个联合国中文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予以支持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发现地——安阳开幕。此次汉字大会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被授权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识。

本届汉字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内容涵盖甲骨文研究阐释、汉字教学普及、汉字文旅文创、汉字国际传播及文字交流互鉴,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海内外嘉宾共赏汉字盛宴,共话汉字保护与传承,规模和影响力创历届之最。

“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字。”在此次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上,土耳其汉学家、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的观点让海内外的中国文字学者、爱好者共鸣共情。他认为,学者深入了解中国汉字密码和内容特点,对古代世界文明研究的帮助很大。

在这届汉字大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3000多年前连接天人“对话”的甲骨,衍生出精深广阔的汉字文化,凝聚起跨越山川湖海的情感认同,也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讲好汉字里的中国故事

4月21日晚,在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总决赛现场,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等国的19位参赛选手讲述了自己与汉字、与中华文化结缘的动人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浙江师范大学马达加斯加留学生李莎用来形容其学习中文的一句话。“刚开始我觉得最难的是笔画结构,通过不断练习,现在我已经掌握了很多汉字的写法,越发觉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李莎说。

来自越南的武汉大学留学生黎梅香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她说:“当毛笔书法遇上越南拉丁文字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汉字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参赛选手在破译密码的同时也充当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传播使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豫峰表示。

“我喜欢打太极,喜欢八段锦,现在又爱上了甲骨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籍留学生蔡晓迪表示,甲骨文是她学习汉字的“入口”,她非常想让她的朋友们也来中国看看,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

以“字”为媒连接中外,中国故事借助云端传播得更远更深。

“你看,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前几天去殷墟博物馆的视频。”蔡晓迪向记者展示了她制作的短视频,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为其点赞,并在评论区交流着自己学习汉字、中华文化的感受。

让汉字的文明根脉可触可感

今年3月初,在成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雷蕾完成了一项“大工程”:“历时八年,甲骨文课程的教案编写终于完成了!”

作为一名从业9年的对外汉语老师,雷蕾会向每位外国学生普及甲骨文知识。她特意到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拍摄了大量甲骨文的照片,并将这些素材融入课程。

“日、月、明、女、母、安……这些甲骨文演变的展示,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汉字的逻辑性和趣味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雷蕾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国汉字和文化,她希望用新颖且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诠释汉字,帮助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安阳是一座因甲骨文而闻名的城市,这么多的甲骨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其他地方可是不多见的!”郑州大学越南籍留学生吴文战说,他非常喜欢探索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来到安阳,你在大街小巷随便走一走,就能感受到非常厚重的汉字文化。”

甲骨文雪糕、甲骨文盲盒、牛尊冰箱贴、殷商纹饰钥匙链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将古老文字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散布于城市的百余座甲骨文书屋中,孩子们学写甲骨文,制作甲骨文书签,热衷于“甲骨文密码破解”游戏……几千年前的古老文字,仿佛顷刻之间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润物无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表示,汉字在人类智慧文化表达的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认同,发挥着连接古今、贯通未来的独特桥梁作用,“希望通过交流与讨论,在深入理解并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推动汉字文字遗产继续滋养人类,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

当古老汉字牵手AI

在本届汉字大会开幕式上,两台AI机器人“武丁”“妇好”带着3000多年前的问候惊艳亮相,款款而来。

“它们被赋予了跨越3000年的灵魂。”AI机器人“武丁”“妇好”研发负责人王敬坤介绍,为让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科研团队为其构建了智能语音系统和甲骨文知识图谱。目前,他们正与高校合作打造与甲骨文相关的AI大模型,未来“武丁”“妇好”将会化身讲解员,向游客讲述三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

当殷墟深沉地脉里的甲骨与人工智能相遇,当青铜器上埋藏千年的古老气息与现代碰撞,汉字文明又开启了一个全新篇章。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借助“虚拟场景+屏幕融合”技术,游客仿佛穿越殷商时代,直观感受甲骨文的造字智慧;社交平台上,动态字库、虚拟展品及剧情短视频重塑甲骨文表达,推动古老文字融入现代语境,大众传播热度不断攀升……

“甲骨文用AI表现出来之后,竟然有这么丰富的形式,既直观又生动,感觉汉字文化破次元了!”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流连了两天之后,观众吴文战对甲骨文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AI+甲骨文’激发跨学科协作,加速甲骨文从学术‘深闺’走向数字时代的大众化、智能化,也希望甲骨文反向助力AI大模型的发展。”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

该实验室副主任高峰介绍,在AI技术加持下,该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微痕分析”和“甲骨三维建模”的技术突破,还提出打造“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

“以前我们用纸墨拓印甲骨,现在我们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扫描,再辅以AI技术释读甲骨信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高峰认为,未来AI算法在字形分析、缀合效率、文化创意等领域潜力仍然巨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氢能正成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新引...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尚宇杰 顾冰洁 郭立)5月10日,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
川报早读丨9月见 “金熊猫”在... 转自:四川日报 今年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近日,“...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无锡日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 严阵以待打好防灾保安主动仗  5月...
老街区 新活力 转自:贵州日报4月19日,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开展的传统民俗巡游活动,独具魅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
微风露台品人生 日落西山,余霞成绮,轻柔的晚风掠过600年古树梢,拂过天坛祈年殿的鎏金宝顶,抚上观坛露台上人们的脸颊...
辽宁:造船业破浪前行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码头,大型LNG运输船正在建造。 辽宁日报特约记者 王华 摄  近日,“绿色...
王毅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2025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巴...
贵阳市南明区着力推进国家特殊教...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谌贵璇)贵阳市南明区自今年2月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围绕...
推动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 2023年,广东省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
一条越走越宽广的大道 转自:贵州日报 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杨依军又一次飞越亚欧大陆,又一次走进满目春色的莫斯科。在和煦的阳...
匠心守护放心药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许蔚冰 人民大会堂金色穹顶下,姜婷胸前的五一劳动奖章闪耀着光芒。这位来自本...
当多日游只需一张票 正是旅游好时节。广西南宁青秀山公园、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5A级景区,不约...
把“中国奶瓶”牢握在手 今年2月份,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倍感振奋。他说,“会议强调要坚定...
咖啡远行记 咖啡是全球第二大饮品。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约消耗22.5亿杯咖啡。从清晨唤醒都市的第一缕醇香到横跨五...
巴基斯坦外交部:巴方对印度侵略...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10日电(记者杨恺)巴基斯坦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为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省首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活动...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白昊报道 5月10日,我省首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周在沈阳启动,亮点纷...
沈阳“5G-A”商用一年 网速... 转自:沈阳日报  最近有一些沈阳市民发现自己手机上的信号栏,5G标识后面多了个字母“A”。5G-A是...
“科转沈阳”赋智惠企活动加速科... 转自:沈阳日报  5月9日,2025“科转沈阳”赋智惠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路演浑南区专场活动,在浑南科...
辉山街道举办2025年春季高校...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莉)5月9日,沈北新区辉山街道与辽宁装备职业技术...
伊朗外长: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多哈5月10日电(记者汪强 陈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10日在多哈出席第四届阿拉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