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情深》(中国青年出版社)是厉彦林纪念母亲去世十周年出版的一部散文专著。书中,作者以深沉与哀思、专注与炽热、写实与艺术,聚焦母子深情、人伦亲情、世间大爱,谱写了铭刻在骨头里的母爱颂歌。
一个人最内在的感情就是对母亲的炽爱。厉彦林从家常小事入手,从生活细部落笔,精心描绘了一位勤劳善良、宽厚仁慈、温暖智慧且具有大爱情怀的生身母亲。例如,深秋田间劳作的母亲,忍着剧烈腿痛把儿子送到车旁的母亲,秋收后留两墩地瓜“喂地”的母亲,宁愿自己饿肚子也把“半碗粥”给要饭母子的母亲……使母亲的形象超越作者个人情感和生活叙事的局限,成为沂蒙乡村母亲的典型代表。作者还书写了沂蒙红嫂、胶东乳娘、戈壁母亲等,这些篇章拓宽了母爱书写的疆域。
《母爱情深》展现了作者的心灵温度、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表现在对母爱普泛意义的深层解读,作者的“母亲观”突破家庭局限,走向更广阔的视野,特别是对子女而言,孝敬母亲不应囿于家庭,更要把对母亲的感恩敬畏之心转化为报效之行,传承优良家风、笃行向善向好的价值理念。表现在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层体认,作者立足当下、回望历史,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与当下人们的生活、精神和情感勾连,揭示出中国人独有的的母爱文化基因。作者对沂蒙精神的文学书写,处处体现着鼓荡人心、可亲可感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表现在对作家文学使命的深度把握,作者坚持把时代使命内化为自己的文学情趣与艺术追求,始终从正面探索人生的意义,以仁爱之心关注人的命运和心灵,总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革命、对建设、对强国梦充满信心,吐肺腑之言、发百姓之声,充满温暖和力量,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种硬朗的文气,一股激昂的文风。
一个民族的未来高度往往奠基在母亲的教养襟怀之中。厉彦林书写的“三位母亲”从哲学的、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角度打开文本诠释空间,作品对母性力量的深度掘进,既为现代人提供了浸润心灵的精神滋养,更培育着个体的道德自觉与社会担当。这种母爱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支撑起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