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共青团网
最近,王超博和创新团队一直在琢磨如何解决采气井现场自动加药装置实施泡排后生产流程的平稳运行问题。“为了防止采气形成积液导致水淹停产,现在我们利用自动加药装置进行药剂加注将井筒的水排出来,但在设备运行中需要我们采气工根据现场参数变化来调试,达到最佳效果。”王超博说。
王超博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第一作业区采气101班采气工。在工作中,她带领青年突击队聚焦气井开发管理实际,接连攻克生产难题53项,研制形成创新成果827项。今年4月,她被评为新时代青年先锋。
2013年,王超博从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来到了大庆油田工作。“相较于采油专业,当时采气还属于新兴岗位,一入行老师傅就手把手带我熟悉工作。”她说。
那段时间,王超博从最基础的操作规程、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学起,白天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求教,晚上埋头于专业书籍之间,手上的水泡消了又长,本子上的笔记密密麻麻。
“看着书上的采气技术原理、设备工艺流程、故障判断技巧一点点和现场结合起来,在脑子里融会贯通,我就特别开心。”王超博说。参加工作仅两个月,她就成为同批新入职员工中最早独立顶岗的佼佼者。
聊起王超博,同事对她的“爱琢磨”“肯动脑”印象深刻。在一次巡检中,王超博发现在采气工艺流程节流、冻堵初期和存在少量泄漏的情况下,现场节点数据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但气流的声音与正常时不同。
于是,王超博想到通过研究声音与流量的关系来判断气井状况。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她练成了“听声判断天然气流量”的绝活儿,把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可以超前判断气井异常情况。
此外,她还针对天然气行业“高温、高压、高风险”的特点潜心研究,独创“气井诊断手册”“9区25点巡检法”,发现并整改千余项隐患以保障平稳供气。
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新增“更换井口采气树压力变送器”实操项目。作为大庆油田代表,王超博创下了9分35秒完成“清洗更换孔板节流装置”项目、22秒完成“穿戴空气呼吸器”项目的大庆油田最快操作纪录。
“在我们行业,年轻人发展有操作、技术、管理3个序列。那次比赛后,我就坚定了自己走操作序列的想法,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锤炼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王超博说。
2022年,王超博抓住中俄东线天然气上载增压项目的机会,带头组建青年突击队,主动请缨,冲锋在前,连夜排查工艺节点、调试设备,最终增压装置一次启机投运成功。
随着天然气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老井如何迎来新发展,成为王超博和同事共同面对的问题。
“徐深1集气站建站已经超过20年,部分气井进入‘低产低效’开发阶段,常常因积液问题导致产气量骤减。”王超博介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年初,王超博带领同事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摸索总结出“定压力、增瞬时、控压差”气井积液处理方法,使徐深1集气站9口井的开井时率提高34%,目前已连续4年将产能递减率控制在1%以内。
同时,王超博带领创新团队向开发管理的瓶颈发起挑战,积极探索管理方法,采取“精细化模拟、可视化监测、个性化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摸索出低产低效井“3953”生产制度,成功打破产量困局,确保产量稳定上升。
王超博还注重带动其他青年员工成长,组建“王超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她的引领下,更多青年员工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累计斩获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56项,209人提升技能等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0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