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笔者从浙江海洋大学了解到,该校海天智能物联网实验室成功研发了基于国产TurMass™通信技术的新型船舱气体检测系统。该技术可在船舱复杂环境下保障检测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与低延迟特性,有望大幅降低同类产品高昂的部署成本,并实现推广应用。
据介绍,船舱内密闭空间作业是船舶修造、船燃加注等领域的常见作业场景。然而,密闭空间内空气流通性差,爆燃风险较高,作业存在危险性。在密闭空间作业期间,对气体进行实时监测,是确保作业安全的重要手段。
“船舱密闭空间往往被厚厚的多层钢板包裹,金属结构会屏蔽无线信号,要实现有效的实时监管难度不小。”浙江海洋大学海天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陈宏铭告诉笔者。
今年3月,该系统在“浙渔科2”科考船上完成测试,实现了穿透多层金属舱壁的实时数据传输。经过多级中继后,传输延迟时间小于5秒。团队自研的终端传感器支持丙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同步检测。系统在连续20小时的测试中稳定运行,初步具备了长时间监测气体的能力。
目前,该设备相关技术已基本成熟,实验团队期待尽快实现技术转化。“我们希望能与舟山本地的船企、供油企业开展合作,根据实际场景进行定制化部署,真正解决船舱密闭空间监管难的问题。”陈宏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