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琼
广袤农田间,智能灌溉系统纵横交错;戈壁荒滩上,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将日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绿色工厂内,智能化机器“大显身手”,运用循环生产模式将资源“吃干榨净”……绿色是生态的本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兵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绿色转型步伐,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染阡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春风拂过天山南北,兵团各师市冬小麦迎来春管关键期。在八师一四四团万亩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正在飞行作业,将叶面肥均匀地喷洒在嫩绿的麦苗上。
“过去,人工施肥效率低、误差大;现在,只需在手机上圈定作业区域,无人机就能自主完成喷药施肥作业,高效、省力。”种粮大户赵金锁手持智能终端,操控无人机作业时感慨道。
在各师市春耕生产一线,“科技+农业”的创新图景随处可见。播种机以毫米级精度播撒种子,智能化移栽机实现幼苗精量定植,北斗导航系统引导农机精准作业……从播种到田管、收割,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深度融入农业全链条,推动兵团农业向智慧、高效、绿色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农业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兵团积极推广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微生物科技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多路径。
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新疆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人工环境智慧牧草工厂内,无土栽培的牧草在智能雾培系统滋养下茁壮成长;在一师阿拉尔市,锦鸿水产养殖基地将盐碱水域变为生态渔场,用盐碱水养出了加州鲈,实现渔业增效与环境改善双赢;在十四师昆玉市,和墨洛产业园向戈壁沙漠要效益,建成设施大棚3384座,果蔬年产量达10万余吨,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
今年一季度,兵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农业优势产业持续释放强劲动能,以稳健增势推动全年农业高质量发展。
节能减排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
4月26日,在位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工业废渣废料,经破碎研磨、精准配比、模压成型等多道工序后,“变身”为太阳能光伏管桩、PC装配式构件等绿色建材,实现了“变废为宝”。
作为新疆工业固废处理龙头企业,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生产出了10余种低碳建材。
“我们的循环利用模式,已经在乌鲁木齐、张掖、德阳、徐州、咸阳等地成功复制推广。”该公司副董事长王文林说,企业自主研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粉煤灰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将工业固废、农业固废、城市建筑垃圾“吃干榨净”。
天山铝业有限公司通过电解槽技改实现节能降碳,多家纺织企业引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双碳”目标,深耕能源清洁利用与产业绿色转型两大赛道,推动高载能行业绿色升级、延链补链,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今年,该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兵团首个获此殊荣的园区。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兵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化改造为抓手,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拓展新业态。目前,兵团拥有43家国家级、兵团级绿色工厂,2024年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5%,位居全国前列。
在循环经济领域,兵团持续完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培育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13家、废钢铁与废塑料综合利用规范企业6家。2024年,兵团资源化利用废钢59.4万吨、废塑料6500吨,同比分别增长118%、117%,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7年,兵团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显著增强,力争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5%以上,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郇恒赛说。
推动能源产业和交通发展绿色转型
4月25日,一师阿拉尔市纺织产业园源网荷储项目1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内,22万余块深蓝色光伏板在戈壁滩上绵延铺展,将光热资源转化为“绿色电流”。
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占地3200亩,是一师阿拉尔市首个源网荷储项目,创新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纺织产业园区“绿电直供”。
“项目日均发电量超40万千瓦时,年供清洁电能达1.5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83万吨。”一师阿拉尔市纺织产业园源网荷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将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以来,兵团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立足资源禀赋,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十四五”末,兵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占电源总装机规模的50%以上,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运输更环保、出行更低碳。眼下,在十三师骆驼圈子工业园专用铁路项目施工现场,100余名施工人员与重型机械协同作业,桥涵工程建设正酣。
“项目总投资13.12亿元,新建线路44.52公里,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十三师新星市的交通状况,有效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新疆新星淖烟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杰亮说。
今年以来,兵团积极部署实施交通物流降本增效行动,不断提高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的占比,提升新建道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取得良好的减污降碳效果。
4月18日,兵团首个零碳供能高速公路服务区——台兰河服务区项目建设破土动工,通过建设1.5兆瓦光伏设施与智慧零碳供能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4月22日,兵团首条低碳沙漠公路全线通车,通过“光伏+绿化”融合模式,为沿线植被灌溉、道路照明等提供清洁能源,同步实施防沙治沙绿化工程,实现节能减排与生态防护深度融合。
“我们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布局推进多式联运,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行业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交通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兵团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戈壁滩上崛起绿色能源基地,到沙漠边缘构筑生态屏障,从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实践,到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打造,兵团正以实际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绿水青山成为职工群众的幸福靠山,不断厚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上一篇:车轮印痕下的守护力量
下一篇:破解工程建设的“地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