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今年世界读书日,京东图书等发布了“世界读书日小调查”,通过问卷与2000位读者对话了“关于读书”这件事,发现74.7%的人每周都会读书,人均年阅读7.3本书,过半的人表示读书是人生最具高级感的事情,读书的意义,不只是丰富自己和自我提升,还是娱乐放松、心灵疗愈、对抗焦虑的重要方式。
在本次调研中,即便是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如同上了“加速器”的当下,2000位受访读者中,74.7%的人每周都会读书,其中有32.6%的人坚持每天读书;这2000位受访者2024年人均年阅读7.3本书,年阅读量超过6本的人占比为42.8%,年买书投入500元以上的人占比达到52.2%;近六成人表示在自己的年度flag中,有关于读书这一项。
从阅读方式来看,54%的人表示还是喜欢读纸质书,34.2%的人更喜欢读电子书,电子书阅读比例较去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电子书便携、满足碎片化阅读的特性,越来越受读者们的追捧。
可以看到,在喧嚣的社会中,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到字里行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京东图书领阅人、作家毕淑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读书是能让精神不孤独,且美妙的事情。拿出时间跟书本做一生的好朋友,是很划算且值当的。”在调研中,60.4%的人认为读书是最具高级感的事情,超越运动、旅行。阅读不承诺成功,却赋予人直面生活的韧性。
这种韧性在数据中亦有印证:读书不只是丰富自己(51.4%)和自我提升(39.4%),还是娱乐放松(44.7%)、心灵疗愈(35.5%)、对抗焦虑(33.8%)的重要方式。00后职场新人王桐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尽管面临职场生存环境的压力,但他却能在《百年孤独》中找到对抗焦虑的解药。“马尔克斯的魔幻世界让我暂时忘记焦虑,虽然读得慢,但每一页都算数。”
京东图书数据显示,2024年图书销售市场中,除中小学教辅、童书外,文学小说销量占比最高,名家名作、影视剧小说依然是文学畅销热点。其中,《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一句顶万句》等经典名家名作,《路过人间》《飞鸟集》《人间草木》等散文随笔,《我的阿勒泰》《云边有个小卖部》《一闪一闪亮星星》等热门影视剧小说成为热度较高的文学图书。2024年,影视与文学的联动尤为显著,《我的阿勒泰》热播后,原著销量暴涨,有读者留言:“剧中的草原太美,但书里的孤独更深邃。”
“少看10集短剧=读3页书,提前上床15分钟=读3页书,利用好通勤时间=听书20分钟”调研中的一道“阅读时间换算题”引发热议,原来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有这么多本来可以用来读书的碎片时间从指缝中溜走。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言:“文字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神奇,我们怎么能把它放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梁燕(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