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三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会副会长彭羽带你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讲述“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每日更新一集,邀请上海社科院专家学者生动阐释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和重大成就,聚焦基层实践、解读真实案例,将学理观察与场景、案例相融合,在“思想导游”中触摸城市,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磅礴力量。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中,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直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走进上海自贸区的跨境数科、亿通国际,彭羽讲述着这片开放热土推动国内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制度创新实践。
彭羽介绍说,在投资领域,通过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我们见证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汽车企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设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把对外资准入存在禁止和限制的措施列入清单,没有列入清单的领域全部对外资开放,大大增加了外商投资中国市场的透明度和政策可预见性。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十多年来,在制度创新的推动下,各类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
“数据是21世纪的新石油,在推动全球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彭羽说,在全球化进入“数字促进贸易”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机构及存在跨境业务往来的制造和服务型企业,都存在普遍的跨境数据流动需求,为更好地推动在沪企业跨境业务的高效开展,兼顾跨境数据流动中安全、便利的平衡,去年临港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今年2月又发布了数据出境的负面清单,形成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操作指引”的上海模式,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典型场景中需求最迫切的问题,持续探索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以自贸试验区为制度创新载体,率先探索推出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彭羽指出,“单一窗口”建设已从无纸化通关的1.0版,迭代升级到与港航物流信息系统连接的3.0版。他表示,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继续扮演深化和推动国家高水平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