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文史天地》2025年4月号,月刊
最新一期《文史天地》刊文,介绍了古代戏曲中常见的一类母题:“负心”,并透过故事的结局挖掘出其内在的价值观念。
在作者的定义中,常见的负心故事,一般是男子在婚后(或有婚约后)离弃女子,乃至迫害女子的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是这类故事的常规模式。但经过历代的流传和受众自发的筛选,负心故事的结局也逐渐定型。通过分析最早的负心故事莆仙戏《张协状元》、豫剧《对花枪》、京剧《杜十娘》,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在负心故事的流传中,女性逐渐从“逆来顺受”成长为“宁为玉碎”,体现了女性独立性的不断健全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在众多的负心故事中,“陈世美”无疑是负心男子的代名词。作者考察了“陈世美”的历代戏曲文本,如最早起源于清代的花部乱弹《赛琵琶》、京剧《铡美案》和淮剧《女审》,发现最早的《赛琵琶》以大团圆结尾,《铡美案》《女审》则以负心人陈世美受到惩罚收尾。作者认为,后两部剧的结局都超越了“二女争夫”的狭隘主题,深化了“负心婚变”题材戏曲的主题,从惩治负心人发展为对社会公义的追求或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再思考。这些剧目的存在,为读者开辟了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新窗口。
(《古代戏曲中的“负心”故事》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