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餐饮消费,上海再出实招。
近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上海餐饮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餐饮企业门店装修改造与拓店布局,减轻餐饮企业运营成本,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还将支持各市场主体举办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优化外摆位等综合管理工作等。
《若干措施》提出,政策实施期间,对业务增长水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对本市消费市场有带动效应的餐饮企业,对其连续经营超过3年的餐饮门店进行装修改造,给予每家门店最高5万元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最高50万元;经营门店数量较上年实现净增长的,按最高5万元/个的标准给予企业净增门店拓展奖励,同一企业最高50万元。鼓励各区对连续经营超过3年的餐饮门店或企业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为了减轻餐饮企业运营成本,《若干措施》提出,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要求,对新招用2025届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本市登记失业青年,并签订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按每招用1人补贴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各区结合实际,对辖区内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JY2)的餐饮主体门店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最高减按50%收取,相关费用由各区政府统筹安排予以保障。
“餐饮行业中,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通常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开支。”上海某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政府推出的支持举措,在门店装修奖励以及减轻餐饮企业运营成本方面显得尤为务实。不少餐饮企业今年已陆续对旗下多个门店进行翻新和装修升级,以此提升经营环境和顾客体验。同时,政策中提到的“降低生活垃圾处理费用”这一措施,也切实为门店减轻了运营负担。
该负责人坦言,受整体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相较于前两个月,目前门店业绩的增速有所放缓。他表示,希望即将到来的5月小长假能带动业绩实现更快的增长。
万岛餐饮相关负责人王杰则表示,去年底,得益于上海发放的第一轮餐饮消费券的拉动效应,公司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进入今年4月,门店的生意相较之前略显清淡。此次最新出台的进一步优化餐饮企业发展环境的举措,对他们来说犹如“及时雨”。目前,万岛也在对老店进行翻新,或者重新选址开设新店,将密切关注后续申请相关奖励的具体细则。
根据政策,上海还将加大餐饮业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主体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能级等给予担保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有效运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加大对餐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针对餐饮业小微主体需求,开发普惠型保险产品,鼓励对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食品安全等潜在风险提供保险保障。政策实施期间,对业务增长水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对本市消费市场有带动效应的餐饮企业,对其短期经营性贷款给予50%最高50万元的利息补贴支持。
《若干措施》还支持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商业综合体等主体举办品质化、特色化、创新性的精致餐饮促消费主题活动。对吸引餐饮品牌企业超过20个并减免摊位费、水电费等支出且市场效应显著的活动,给予举办活动的主体一次性最高30万元奖励;对活动实现统一收银且收银单位对本市消费市场具有带动效应的,再给予举办活动的主体1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若干措施》提出优化餐饮业综合管理。推行食品经营许可经营者名称、法定代表人自动更新“免申即享”。在符合市容市貌、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商业街区、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临时活动区(如市集、节庆活动等短期占用的公共区域)等区域内的餐饮企业外摆。
当前,“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活动持续推进。4月25日至4月27日,第三轮“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报名摇号。自5月1日起核销使用,有效期至6月2日。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今年4月“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活动共吸引490万人次报名摇号,比上月增长了26.5万人次,平均中签率17.6%。
总体来看,餐饮消费券对餐饮企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据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上海)数据,3月份全市35家市级与地区级商圈日均客流总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