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分别是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阿里巴巴-W、美的集团、立讯精密、比亚迪、紫金矿业、中芯国际、五粮液。
与2024年四季度末相比,阿里巴巴-W、比亚迪、中芯国际新晋前十大重仓股,寒武纪、恒瑞医药、北方华创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腾讯控股成第一大重仓股
4月22日,2025年基金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根据天相投顾数据,腾讯控股取代宁德时代成为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市值达693.84亿元。第二大重仓股是宁德时代,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宁德时代市值达553.69亿元。
公募基金第三到第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贵州茅台、阿里巴巴-W、美的集团、立讯精密、比亚迪、紫金矿业、中芯国际、五粮液。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上述股票市值均超200亿元。
从增持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市值居前的是阿里巴巴-W和腾讯控股,一季度分别增持226.51亿元和223.05亿元。另外,一季度公募基金增持中芯国际和比亚迪的市值也超过100亿元,增持小米集团-W、紫金矿业、山西汾酒、泡泡玛特、九号公司的市值为40亿元—80亿元。
从减持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减持市值最多的是宁德时代,一季度减持157.53亿元,减持沪电股份、中际旭创、寒武纪、新易盛、美团-W、中兴通讯的市值为50亿元—100亿元。
拥抱科技股
一季度,A股、港股科技板块成为市场最强主线,基金经理也积极调仓换股,拥抱科技股。
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怡,一季度增持了较多港股互联网板块相关标的。在他看来,港股科技巨头是产业趋势和基本面趋势共振的方向,看好港股科技龙头。DeepSeek的出现加速了国内AI产业发展的进程,国内互联网厂商不论是在产品端还是资本开支端都出现较为积极的信号。港股科技龙头业绩持续增长,同时估值水平仍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
嘉实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贵重管理的嘉实科技创新混合,一季度对半导体高阶制程、港股互联网、车及智驾产业链、内容及衍生品产业链做了重点布局。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立讯精密、零跑汽车、江丰电子、思特威新晋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前十大重仓股。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一季度提升了港股仓位,增持了多只港股科技股,包括小米集团-W、中芯国际、金蝶国际、腾讯控股。谢治宇表示,未来在科技领域,国内有望培育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也将实现技术突破。他将持续挖掘技术变革带来的非线性增长,以及细分子行业景气度反转的投资机会。
此外,一季度,鹏华碳中和主题、平安先进制造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前海开源嘉鑫、中航趋势领航等都实现了超过45%的收益,这些业绩优异的基金均重仓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科技股。
优质资产向上重估刚刚开始
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张坤表示,站在当前时点自下而上观察,可以看到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改善,企业的经营质量不断优化,利润率、周转率、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不断变好。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进入尾声,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也有托底作用。过去几年发生的股票收益率连续低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现象,或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景顺长城基金基金经理刘彦春也表示,对比海外发达国家,我国更早对风险进行了处置,同时留有进一步应对潜在问题的政策空间。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然会对经济发展有阶段性扰动,但经济向好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当经济底部相对清晰,前期过于悲观的市场预期将会得到修正,优质资产向上重估刚刚开始。
对于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板块,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周蔚文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在2024年呈现多点突破态势,尤其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基于对未来两三年产业趋势向好的预期,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布局逐步加大。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布局不仅涵盖了持续看好的人形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领域,还拓展到了AI眼镜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以及AI在教育、广告、游戏等应用领域。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领域,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闫思倩表示,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随着中国制造与AI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将提升制造行业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却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持续关注行业基本面与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