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东南亚四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进口光伏电池、组件的“双反”关税终裁结果。相比2024年底的初裁结果和今年2月的修订,终裁税率再度飙升。
其中,最为夸张的当属柬埔寨。该国多数光伏企业的反倾销税被认定为117.18%,反补贴税被认定为534.67%,总税率高达651.85%,相较初裁结果翻倍。而包括Hounen Solar、Solar Long PV Tech在内的4家企业,因未配合美国“双反”调查,总税率飙升至3521.14%。
其他三个国家中,马来西亚终裁税率相对较低,在14.64%到250.04%之间,包括韩华Q-Cells、晶科能源等国际龙头的属地公司在内,多数企业面临的总税率低于50%。泰国方面,多数企业终裁税率为375.19%,但有两家企业的总税率高达972.23%。越南是目前东南亚四国中光伏企业最多,光伏产能规模最大,对美出口额最高的国家,该国光伏产能面临的终裁税率在120.69%到813.92%之间。
据悉,上述终裁税率需在当地时间5月20日左右,经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听证会投票后才会最终落听并进入实施流程。不过,Solar Powe World等机构指出,最终投票结果很可能与商务部公布的终裁税率保持一致。
美国此轮光伏“双反”风暴,落地在东南亚四国,但真正的打击对象仍是中国光伏产业。
早在2011年,美国、欧洲就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随着美国最终加征高额“双反”关税,中国本土光伏产能渐渐退出美国市场。2014年左右,中国光伏企业纷纷赶赴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东南亚海外生产基地,其产品大部分出口至美国。近十年间,东南亚光伏产能“狂飙”式增长,电池、组件总产能占到全球近10%份额,是除中国本土外最具出口影响力的地区,其中中企产能至少在6成以上,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在当地均有超过10GW甚至20GW的一体化产能。
不过,在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过程中,东南亚光伏再次成为众矢之的。2022年,美国商务部就针对东南亚产能进行过“反规避”调查,但最终为其本土光伏产业发展考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豁免。
到了2024年,美国本土光伏组件产能增长可观,彼时的拜登政府决定不再为豁免延期,东南亚光伏的命运陡然生变。就在这一年的4月,由韩国韩华Q-Cells、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公司美国First Solar主导,联合多家美国本土制造商,通过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对东南亚四国光伏电池、组件进行“双反”调查的申请。当时的调查申请中明确写道,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的工厂享受了高额补贴,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美国出口产品,让美国本土光伏产品失去了竞争力。随后,经过调查、初裁、进一步调查、修订、终裁,东南亚光伏的“双反”税率越来越高,而其中,中资企业也承担了巨大压力。比如,在柬埔寨面临超过3500%税率的Hounen Solar,实际上是一直坚持全球化布局的中资组件厂商昊能光电;另一家同样面临最高税率的Solar Long PV Tech,则是中国上市公司风范股份的合作伙伴,今年1月初,风范股份即公告称,对前者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4241.82万美元进行债务重组,这也凸显出美国“双反”调查对光伏供应链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而纵观终裁税率结果,作为调查申请主导者的韩华Q-Cells,其马来西亚公司担负的税率在所有公司中最低,只有14.64%,且反倾销税率被认定为0。对比来看,中企晶科能源的马来西亚产能也被单独列出,但其40.3%的终裁结果高于该国普遍适用的34.41%总税率。而在越南这个中国光伏最重要的海外产能所在地,税率均被定在120%以上,如果落地,相关产品基本等同于将告别美国市场。
此前,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时,东南亚国家即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据称,按照特朗普团队以贸易逆差为核心的算式中,柬埔寨对美关税被认定为97%,越南为90%,泰国为72%,美国则将对这三个国家相应加征49%、46%和36%的关税。而这些国家的GDP,尤其是越南,高度依赖对美出口,骤然降临的关税很容易演化为经济发展不可承受之重,也因此,越南快速开启了与美国的谈判。不过,即使特朗普对相关国家暂缓实施“对等关税”,或未来进一步修改税率,但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仍然难逃超高“双反”关税的厄运,而中企东南亚产能和美国本土光伏发电产业受到的冲击,也必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显现出来。
目前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推动这些国家光伏发电装机增长,释放其本土市场需求,或许能部分解决相关问题。就在4月21日,越南通讯社发布了一篇报道,强调中国电建为越南清洁能源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于处在关税战核心地带的东南亚国家来说,未来的前景充满变数,选择也变得十分艰难。(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