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宝坻区智慧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西青区数字农业产业园成为京津冀智慧农业示范窗口,七里海湿地、团泊湖区域集成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近年来,我市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为抓手,在种业振兴、智慧农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盆景”变“风景”,一场以“科技创新引领·科企协同赋能——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天津市农业科企见面会日前在北辰区红光农场举行,20多家农业企业代表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共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见面会上,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处长孙志景向大家介绍,天津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设施化生产产值占比达到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
“聚焦‘卡脖子’技术,我市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优势种源、合成生物、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关取得了新突破。”孙志景称。这些突破包括:组建基因学科研团队,搭建高性能生物信息学计算集群,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黄瓜育种进入育种4.0时代;开发出禽流感DNA疫苗、禽流感重组鸭瘟病毒载体活疫苗;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菜花全基因组测序,创建了花椰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使育种周期从传统的8至10年缩短到4至5年……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成果转化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增量’。”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在见面会上表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必须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研成果必须通过产业化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加快塑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多方合力助推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迈出新步伐。“政企产学研用全链条都要贯通融合,每个环节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今后将重点在推进科企联合体建设、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网络等方面下功夫,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需求牵引研发、成果直达田头’的创新转化闭环。”他说。
参会的天津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守朋表示,天津食品集团依靠科技研发不断丰富城市“菜篮子”供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实现品牌的科技溢价,在种猪、种羊、种公牛、小站稻等种业方面的科技优势明显。作为国有大农业类食品产业集团,下一步天津食品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担当,携手各方共同构建“产学研用金服”一体化生态,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天津样板。
见面会上,由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推出的“天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宣布上线。该平台集成政策咨询、成果发布、需求对接、金融支持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实验室到田间”的全链条服务,推动技术、资本、产业深度融合。
见面会当天,正值天津食品集团红光公司第五届梨花节开幕,占地200亩的红光科普教育基地新一年露营研学季也正式开园,全新提升改造的田园采摘、亲子研学、自助厨房、团建露营、萌宠乐园、儿童游乐等体验项目在春日暖阳中等待游客们的到来。梨花节期间,游客可以参与投壶问礼、捶丸听春、蹴鞠献瑞等多个游戏项目。据了解,这个春天,天津食品集团旗下的3个近郊农场将分别举办梨花节、油菜花节等活动,为发展农文旅产业持续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