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今年以来,通辽市紧扣“全力以赴拼经济”中心任务,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体制机制,推动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服务企业等机制实现“四个转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辽市城区一角。张启民 摄(资料图)构建“1+3+N”制度框架,推动监测从“单点观测”向“全景扫描”转变
通辽市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出台《通辽经济指标监测和运行调度工作机制》,配套3张调度清单,细化39项核心指标,增设15项特色指标,覆盖GDP核算全领域。通过搭建监测平台,整合工业、服务业等四大板块54项指标,建成GDP、规上工业等预测模型,实现经济运行“一屏掌控”。目前,全市30个部门、9个旗县市区协同联动,经济监测科学性显著提升。
建立“三横三纵”组织架构,实现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变
创新横向“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办公室”三级联动机制,统筹40余名骨干力量攻坚;纵向贯通“市—旗县—企业”数据直报通道,打破部门壁垒。通过“日调度、月会商、季分析”机制,将年度目标分解至季度,变“事后分析”为“前瞻研判”。截至当前,累计发布《经济运行动态清样》和《发展改革动态》专刊10期,精准推介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有效破解行业分散、数据滞后等难题。
创新“四色预警”监测体系,推动干预从“被动应对”向“超前处置”转变
建立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预警机制,按风险等级、趋势变化对企业产量下滑、订单不足等经济运行风险点实时监测。通过“常规问题直办、复杂问题专班办、重大风险提级办”三办机制,实现风险处置闭环管理。今年一季度,排查风险40项,解决30项,化解率达75%,企业风险响应时效显著提升。
推行“双闭环”处置机制,实现服务从“周期管理”向“实时响应”转变
依托《企业经营情况表》和《企业问诊情况表》两张清单,对全市350家规上企业实施“监测预警—派单督办—政策优化”全链条服务。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22.8万户次,精准推送惠企政策,累计获得贷款1.03万户,贷款金额80.38亿元。创新“政策找企业”模式,累计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百余项,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通辽市将持续深化经济运行调度长效机制,强化动态监测与政策预研,优化部门协同与企业服务,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佳雨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常宏亮
新闻编辑:杨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