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顺电气”)于2025年发布的2024年年报,揭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经营状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12.59万元,同比增长26.52%,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却为 -2,676.88万元,公司全年利润由盈转亏。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份年报,剖析公司在各业务板块、费用控制、现金流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收增长显著,但盈利转为亏损
- 营业收入:报告期内,和顺电气实现营业收入428,125,850.78元,较上年同期的338,383,058.55元增长了26.52%。从业务板块来看,电力成套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5,456,373.21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62.00%,仍为公司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且防窃电电能计量装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408,359.03元,同比大幅增长304.13%。安装施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164,629.58元,同比增长214.25%;储充装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458,692.04元,同比增长129.49%;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82,968.01元,同比增加5.11%。各业务板块的增长共同推动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提升。
业务板块 |
2024年营收(元) |
2023年营收(元) |
同比增减 |
电力成套设备 |
265,456,373.21 |
263,568,126.72 |
0.72% |
安装施工 |
61,164,629.58 |
19,463,406.09 |
214.25% |
防窃电电能计量装置 |
36,408,359.03 |
9,009,084.45 |
304.13% |
储充装置 |
30,458,692.04 |
13,272,240.97 |
129.49% |
光伏发电 |
25,182,968.01 |
23,959,077.75 |
5.11% |
-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6,768,767.03元,而2023年为6,896,675.81元,同比下降488.14%,公司由盈转亏。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新增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积极开拓新产品,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大;电力配套等传统行业业务竞争激烈,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公司净利润。
- 扣非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8,998,273.67元,203年为9,483,288.16元,同比下降405.78%。扣非净利润的大幅下降,进一步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下滑,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
- 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为 -0.11元/股,2023年为0.03元/股,同比下降466.67%。这主要是由于净利润的大幅下降导致,反映了公司每股盈利水平的显著降低,对股东的回报减少。
- 扣非每股收益:扣非每股收益同样为 -0.11元/股,与基本每股收益一致,表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每股盈利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费用控制有喜有忧
- 费用总体情况:公司在2024年的费用控制方面呈现出不同态势。销售费用为25,887,127.32元,较上年的26,710,805.54元下降了3.08%;管理费用为37,544,032.48元,较上年的27,050,604.49元增长了38.79%,主要系计提股权激励费用;财务费用为1,724,723.07元,较上年的2,351,759.40元下降了26.66%;研发费用为29,121,042.27元,较上年的15,206,352.37元增长了91.51%,主要系增加对新市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费用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销售费用 |
25,887,127.32 |
26,710,805.54 |
-3.08% |
/ |
管理费用 |
37,544,032.48 |
27,050,604.49 |
38.79% |
计提股权激励费用 |
财务费用 |
1,724,723.07 |
2,351,759.40 |
-26.66% |
/ |
研发费用 |
29,121,042.27 |
15,206,352.37 |
91.51% |
增加对新市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
-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的下降,可能得益于公司销售策略的优化或销售效率的提高,使得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有所降低。这对于公司的成本控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仍需关注是否会对未来市场拓展产生潜在影响。
-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股权激励费用的计提。虽然股权激励旨在激励员工,提升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但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负担,对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需要确保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推动业绩增长,以弥补这部分成本的增加。
-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公司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借款利率,或者减少了债务规模,从而减少了利息支出。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表明公司在积极投入新产品研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在短期内对利润造成了压力,且研发成果的转化存在不确定性。公司需要密切关注研发项目的进展,确保研发投入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如新产品的成功推出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研发投入加大,人员结构优化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9,121,042.2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80%,较上年的4.49%有显著提升。公司在多个项目上进行研发,如高分断能力气体绝缘断路器柜的研制、5MW/10MWh集装箱电池储能系统产品开发、高效阴离子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发等。这些项目旨在提升产品性能、开拓新市场,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研发人员情况: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40人增加到50人,增长了25.00%,占员工总数比例从18.78%提升至22.03%。学历结构上,本科人员从38人增加到48人,增长了26.32%,硕士人数保持2人。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人员从3人增加到6人,30 - 40岁从29人增加到32人,40岁以上从8人增加到12人。研发人员的增加和结构优化,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了人力支持,但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现金流表现不一
- 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945,317.77元,较上年的61,573,328.63元增长了62.32%。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87,454,697.01元,同比增长40.08%,主要系销售商品收到的回款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87,509,379.24元,同比增长35.30%,主要系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付额增长。这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回笼情况良好,经营活动的造血能力增强,有助于公司维持日常运营和债务偿还。
- 投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5,193,288.17元,较上年的 -53,278,202.98元变化不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225,273,652.31元,同比增长573.07%,主要系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累计额增长;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280,466,940.48元,同比增长444.14%,主要系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累计额增长。公司在投资活动上的现金流出大于流入,可能是在进行资产购置或投资项目,以寻求未来的增长机会,但需关注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
- 筹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375,509.53元,较上年的 -38,907,294.92元增长了68.19%。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7,000,000.00元,同比增长18.46%;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89,375,509.53元,同比下降13.99%,主要系公司短期借款还款额较去年下降。这显示公司在筹资方面的现金流出有所减少,财务压力有所缓解,但仍需合理规划筹资活动,确保资金链的稳定。
风险与挑战分析
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与基础建设工程进度紧密相关,需待客户完成产品验收后方可确认收入。受国内光伏业务政策影响,部分订单执行周期延长,未来若光伏行业经营环境恶化,可能面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收回的风险,进而引发坏账风险。尽管公司通过加大对应收账款考核力度来回收投资款,并制定严格信用政策,但仍需警惕市场变化对业绩的影响。
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市场相对成熟,主要客户采购采取招标方式,市场竞争激烈,易出现以最低价中标为导向的招标方式,导致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公司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地位方面存在压力。为应对此风险,公司需持续优化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差异化竞争,并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市场。
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开展和项目增多,管理跨度增大,对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在管理能力、决策效率、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等方面能否与时俱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吸引优秀人才,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技术升级风险
在“新基建”以及“碳中和”等政策背景下,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充电系统及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参数和技术要求具有不确定性。若公司无法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速度,将面临技术更新迭代风险。公司需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市场政策和客户需求分析机制,以保持技术领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东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07.30万元,副总经理李良仁为78.92万元,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缪龙飞为44.54万元,财务总监王凯为56.54万元。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按照《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等规定,结合经营绩效、工作技能、岗位职务等确定并发放。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激励管理层,但在公司业绩亏损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关注薪酬与业绩的匹配度。
综合来看,和顺电气在2024年虽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由盈转亏,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司在费用控制、研发成果转化、市场竞争应对等方面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未来发展时,应密切留意上述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