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当《说书人》的鼓点撞上戏曲腔调,一群戴着京剧脸谱、拿着折扇、身着国风长袍的孩子在抖音上“杀”疯了。这支融合街舞、武术与戏曲的原创舞蹈,不仅冲上2019年南京少儿春晚,更在短视频平台收割近4000万播放量。
幕后的灵魂人物尹娜——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音乐老师,用一场“国风+街舞”的创意编舞,让全网记住了这个“最会跳舞的音乐老师”。抖音175万点赞、小红书39万点赞+收藏,这位90后教师用舞蹈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更以“德云女孩”“钓手”“铲屎官”的多重身份,诠释了当代教育者的潮流与温度。
会编舞的
“魔法老师”
“孩子们回家对着妈妈跳《小美满》,家长说这是最惊喜的‘家庭作业’”,尹娜笑着回忆。这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教育专业出身的音乐老师,总能在流行文化中找到教育的密钥。
去年《热辣滚烫》上映时,尹娜敏锐捕捉到孩子们对电影的讨论热潮,将周深的治愈系单曲《小美满》改编成律动舞蹈。她据歌词逐字编动作,将歌词转化为肢体语言的魔法,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实验室。
春晚爆款歌曲《玉盘》的课堂实践,同样令人惊艳。当多数人解读为童谣时,她带着学生剖析歌词背后的航天精神:“月亮不仅是玉盘,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浪漫。”这种“用童真看星辰,用童声唱寓言”的教学法,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孩子们打开世界的窗口。
热心德育的
“德云女孩”
现象级作品《说书人》是尹娜为学校参加2019年建邺区啦啦操比赛编排的原创舞蹈。“我们参赛类别是‘创意啦啦操’,允许跨界融合。”她以暗杠的《说书人》歌词中的江湖意象为灵感,用街舞的locking动作强化节奏感,同时以戏曲身段、武术腾跃展现叙事性,打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张力的创意啦啦操。例如,舞蹈中“滚地”动作的设计,既呼应歌词中的侠客豪情,又融入武术的爆发力,最终成为标志性亮点 。尹娜介绍,这一设计源于学校“武术特色校”的背景,特邀国家一级武术冠军参与指导,将武术动作与啦啦操律动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 。
这支融合国风与潮流的舞蹈不仅斩获少儿春晚邀约,更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引发模仿热潮。意外出圈后,抖音官方主动联系尹娜拍摄花絮,并喊话德云社,“这是你们要找的小龙人吗?”网友戏称学生为“德云社弟子”,尹娜也被冠以“德云女孩”称号。
“我不喜欢‘网红老师’这个标签”,尹娜的这句话藏着教育者的清醒。“我只是想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分享教学成果,鼓励更多的孩子热爱跳舞、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在她看来,舞蹈只是载体,真正的内核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发光点”。
“音乐是情感的传递,舞蹈是身体的表达。”尹娜认为,课堂需要“松弛感”,但更需“原则性”——动作可以反复打磨,但热爱必须贯穿始终。在她看来,德育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二(4)班的姚羽桐是校队“元老级”成员,她从小学一年级就跟着尹老师练舞,也是《说书人》的表演者之一。回忆起当时训练的场景,她充满怀念:“《说书人》里有一个滚地的动作,刚开始跳,总掌握不好技巧,尹老师就带着我们反复练习、打磨,直到最好的呈现。”
享受生活的
“治愈系女主”
教师身份之外的尹娜,活得像部治愈系慢综艺女主角。她的朋友圈常出现奇幻组合:缺牙的博美、陪玩的牡丹鹦鹉、扛着钓竿的法斗。
前不久,在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尹娜还带着乖巧可爱的鹦鹉脆脆上演过“鸟类相亲实录”——当脆脆站在玻璃前,鹦鹉园里十余只鸟集体围观,有趣的场景引发众多网友热议、点赞。如今脆脆已成家庭一员,每天下班后会跳上主人肩头,成为治愈工作压力的“活体按摩仪”。
尹娜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钓鱼则是她对抗焦虑的仪式。她痴迷传统钓法,喜欢“浮漂上下微颤时,等鱼上钩的未知感”。“抛竿入水的瞬间,世界安静了”,这位曾在备赛时连续熬夜的老师,如今很享受“钓而不获”的禅意:“就像教学,重要的不是立刻看到成果,而是保持专注。”
尹娜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破圈”的寓言。她用舞蹈打破教室的围墙,用趣味消解教学的严肃,更用真实对抗流量的浮躁。当旁人以“网红”丈量她的流量价值时,她更在意如何把每个孩子“编”进属于自己的成长叙事——毕竟在教育的剧本里,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永远沸腾的热爱。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尹娜的存在证明:真正的教育者,既能脚踏实地,亦能仰望星空——而潮流与初心,本就不必二选一。
本版策划、撰稿 周卉卉 李晓婕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古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下一篇:税费服务新举措利企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