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选择老破小?
创始人
2025-04-16 08:05:47
0

对于很多非房地产行业且不太了解上海市场的普通人来说,很容易把“上海的房子”与“豪宅”画等号。

上海的高端市场确实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一直都有着非常强劲的韧性,在各大媒体宣传上也经常出现各种与上海豪宅有关的新闻。

然而从上海整体市场来看,豪宅及顶豪市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上海仍有大量的普通购房者。甚至,从整体市场来看,普通购房者才是主流。

CRIC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上海一二手房成交套数的比值一直在1:3左右,也就是说每卖1套一手房就有3套二手房成交。从成交套数来看,二手房占据绝大多数。与此同时,虽然一手房经常出现较高成交价格,但上海二手房套均总价一直在300多万元/套,2025年一季度上海二手房套均总价为352.56万元/套。

从整体市场来看,300万左右的二手房才是上海买房的大多数。

从成交来看,这个价格段的二手房主要为市区“老破小”及郊区相对较大、较新项目,其中“老破小”从2024年起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一直以来市场成交以二手房为绝对主力,新房成交规模占比一直都在30%左右。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至今,一手房成交套数占上海一二手房整体规模的24.62%,除了2022年至2023年受“三价就低”及一手房集中供应等影响,一手房成交套数占比有所回升之外,其余基本都在25%以内。

从成交价格来看,2017年至今上海二手房套均成交总价都在300多万,其中2025年前3月价格最高,套均总价352.56万元。

这一数据与很多网络上的信息以及对上海市场不太了解的网友们的“直觉”有较大差距,对很多非房地产行业且不太了解上海市场的普通人来说,上海似乎“遍地豪宅”“动辄千万起”“一个卫生间都买不起”……

事实上,很多人对上海市场的误解主要受上海中高端新房市场影响,上海商品房市场发展较早,如今的上海新房主要以“改善型”需求为主,其中还有不少“再改”“终改”等需求。

CRIC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上海一手房套均成交总价大多在600万以上,其中2025年前3月价格最高,套均总价956.17万元/套。上海的新房市场受供应结构影响较大,2024年至今高端项目集中入市,其中不乏多个核心区域风貌别墅项目,因此推动了整体一手房市场的套均总价。但从成交套数来看,与上海一二手房整体成交相比,数量极少。

聚焦到二手房来看,上海总价500万元/套以下的成交占80%以上;300万元/套以下的成交占比在60%以上;总价200万元/套以下的成交占30%以上。且2024年至今总价500万元/套以下的成交占呈下降趋势,总价200万元/套的占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这说明上海二手房成交开始出现两头趋势,一方面较高总价成交占比上升,另外一方面则是200万以下低价房源成交占比提升。这也与近年来整体市场房价下行有较高关联度。

从面积段来看,2017年至今上海二手房总成交中小于90平方米的房源占比约70%。细分到不同面积段来看,70平方米以下的占约40%,50平方米以下的占约18%。

2025年前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中50平方米以下房源占约16.57%,也就是说2025年至今每卖出6套二手房,就有1套为50平方米以下的“老破小”。

聚焦到具体成交上来看,2024年全年成交前20的项目中仅中远两湾城和仁恒河滨城套均总价较高,其余房源大多为总价300万元/套以内,建筑年代在2000年以后的郊区房源。这些房源中约一半的面积小于70平方米。

当我们集中到上海核心区域(静安、普陀、杨浦、黄浦、虹口、长宁、徐汇)之后,建筑年代及房源面积出现明显变化。

除中远两湾城之外,大部分建筑年代都在1990年前后,套均面积也在50平方米左右。上海外环内大部分“老破小”都呈现这样的特征。

谢先生家住共康四村,他家小区在“上海核心七区2024年二手房成交TOP10”中排第三,达142套。

“首先,我们小区在上海人眼里不算静安区,属于彭浦新村,是老闸北,这也是性价比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说么是静安,但和老静安还是有点差距的,我们都出中环了。但是周边各种还是比较方便的,去市区很多地方都挺近,算是一个优势。我们小区流动性一直挺好的,也不是这几年的事,就一直都挺好的。我们是‘美丽家园’小区的示范单位,可能和边上其他老小区相比改造的稍微好一点吧。”谢先生告诉我们,这几年共康四村价格其实跌了很多,尤其是2024年明显下跌,“主要还是实惠。”

CRIC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共康四村成交均价从41782元/平方米跌至34386元/平方米,跌幅达17.7%,套均总价从212.89万元/套跌至184.04万元/套。

一方面是价格明显下跌,另外一方面是较高的高租售比。

以谢先生家共康四村为例,目前一套53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室整租价格约3500元/月,成交价为182.41万元/套,租金回报率达2.3%,已超过四大行定期存款利率。

贝贝在2025年买入“老破小”,原因是因为她不准备结婚了,“我已经35岁了,算是大龄剩女了,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所以我拿父母原本准备的‘嫁妆’买了一套杨浦‘老破小’,首先是我一个人住不需要太大,其次是市区热闹人多,各种配套都齐,出门溜达一下啥都有,看病上班全部都很方便,这给我很大的安全感。”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近5亿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户,占全国户口总数的25%。

除去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选择独居的中青年越来越多。总价低、位置好、通勤近、配套成熟、就医方便的“老破小”成为了像贝贝这样的独居人士的选择。

至于房屋质量及居住环境问题,贝贝告诉我们一方面在买的时候她会提前考虑,另外一方面像共康四村这种上海“美丽家园”建设小区已经越来越多,未来“老破小”可能与以前的“老破小”越来越不一样。

*本文受访者皆为化名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2024年5月是一个重要节点,“527政策”利好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外(崇明区除外)及外环内二手住房

此后上海二手房成交出现明显提升,从2024年5月的17099套提升至6月的23906套,随后整体市场出现调整,在“929政策”之后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整体迈入“2”字头,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除春季期间其余各月都在2万套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老破小”出现了一波行情。但从各年度面积段及总价段细分来看,上海二手房市场“老破小”占比仍呈下降趋势。

整体来看,近年来真正保持正常交易价格及流动性的房子大多都首先满足“适合居住”这一先决条件,因此在选择入手之前,首先需考虑是否真正符合“自住”需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卖掉房产移民”就能过上悠闲生... 转自:法治日报  “卖掉上海房产,带着几百万资产和7岁儿子赴英”“变卖青岛唯一住房,举家移民日本”“...
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报解... 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鸡股份”)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各项财务数据变动引发关注。报...
哈尔斯2025年一季度财报解读... 2025年第一季度,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斯”)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2024年度湖州市知识产权保护... 转自:湖州日报  【“裁后监管”保障诉前行为保全及时履行案】2023年12月,浙江金某某制衣公司以湖...
低至3699元起!1分钟看懂v...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导购】现在各大厂商的标准版旗舰手机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旗舰手机“守门员”的角色,...
书店入驻外卖平台应不止于“快” 转自:河北日报书店入驻外卖平台应不止于“快” 苑广阔 “没想到买书也能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与企业同进步 和行业共成长 □黄洁 本报记者 丁莹 李青  今年,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监测公司(以下统称“...
集中整治外卖平台 规范外卖经营...   本报讯(徐以成)近日,安徽省天长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对平台外卖集中整治的通知》,决定4月至...
精细化网格化整治城市环境 转自:河北日报丛台区精细化网格化整治城市环境 本报讯(谢娜)最近,家住邯郸市丛台区朝阳路11...
2025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启... 转自:河北日报2025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启动“引进品牌+本土特色”,精彩演出贯穿全年 本报...
人民日报刊文:美国滥施关税及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近日,美国加征所谓“对...
招商匠心优选混合季报解读:份额... 招商匠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已披露,报告期内基金份额赎回近两成,而净值增长近...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主...   羊城晚报讯 4月21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主...
以军称“误杀”加沙救援人员 转自:河北日报以军称“误杀”加沙救援人员巴红新月会批“充满谎言” 4月17日,在加沙地带北部杰...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涉罪现象与预...   ◎检察机关坚决严厉打击打着公司招聘旗号的犯罪团伙,对于犯罪团伙的组织者或者首要分子依法从重处罚,...
广州番禺新增1264个临停泊位   羊城晚报讯 记者徐振天报道:4月21日,记者从番禺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番禺区自2025年4月22...
大摩消费领航混合季报解读:份额... 2025年第一季度,摩根士丹利消费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大摩消费领航混合”)多项关键数据出现...
杨德龙:大盘是否否极泰来? 特朗普施加的关税措施至今尚未完全消退,这暴露出美国内部在这一政策上的巨大分歧与混乱。虽然局势有所缓解...
生态保护红线不容试探 转自:中国旅游报 □ 王志顺 自然保护区不是商业开发的“飞地”,而是需要人类共同守护的生态家园。开发...
北京发布57项地方标准   本报讯(记者 徐建华)近日,北京市发布57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的20项,修订37项,涉及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