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娜)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作为,多管齐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市市场监管局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化。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行不见面登记,远程指导企业准备有关材料,通过快递、全程电子化平台等方式提交办件申请,将窗口前移、服务延伸,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登记服务。对于材料齐全受理后的设立申请,承诺在1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开办时间。同时,设立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解答企业经营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在创新监管方式上,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有效避免了选择性执法和执法扰民问题,提高了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还积极探索信用监管模式,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组织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社会的知晓率。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开展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审查清理工作。畅通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行为反馈渠道,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守护”行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沟通,组织银行机构深入园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宣讲,我市1家企业4件专利质押获得质押贷款超1亿元。同时,推进首家企业购买知识产权保险并予以保费补贴,有效降低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帮助企业用好“无形资产”。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不断发力。在各园区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展“一导航一清单一项目”三项重点工作,目前,新材料园区已完成项目实施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其他园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通过项目实施,挖掘专利检索人才,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及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梳理成熟科技成果9项,与多所高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全市成功转化专利93件,高价值专利与去年同期增幅24%。
同时,有效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从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打造服务型执法“铜川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2%,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