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徐震
“出炉了!”伴随着窑工的一阵欢呼,日前,一批2米左右长的唇砖从浙江荣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梭式窑炉里缓缓推出,它们将在切割、阴干后,发往国内的光伏玻璃制造企业。
“唇砖是生产光伏玻璃的窑炉出口处的一块异形耐火砖,对玻璃产品的成品率有直接影响。”荣星副总经理卞忠景介绍,唇砖虽其貌不扬,但一块要卖2万元左右,该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90%,完全替代了进口。
“这块砖”是如何炼成的?这背后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自我蜕变”。
10多年前,国内唇砖完全依赖进口,一块要卖到10万元。不仅价格高,交货时间还要大半年,使用寿命却只有1个月,让很多国内的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叫苦不迭。2006年,光伏玻璃制造企业福莱特向荣星发来一笔订单需求,希望能生产出国产唇砖。
考虑到研发成本过大,荣星先让长兴当地的砖窑厂代为加工。交货时,唇砖成品率不到10%,性能也不达标。“技术靠别人肯定不行,一定要自主研发。”荣星研发部经理吴炎说,他们的决心得到福莱特玻璃的支持,对方先打了货款,成为荣星新材料的部分研发资金。
2014年,荣星首创真空浇筑成型和窑炉精密烧制两大技术,结合纳米涂层工艺,使光伏玻璃成型过程中的气泡排出时间从2至3天压缩至6小时,产品的平均寿命从1个月延长至3个月,第一代硅线石唇砖问世,价格比进口产品低了不少。福莱特在使用后十分认可,“荣星砖”的知名度很快在业内打开了,大批订单涌向了荣星。
研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不断开花。2018年,荣星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研发,于2020年推出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锆莫来石唇砖,“荣星砖”市场占有率攀升至第一。
眼下,荣星还在积极拓展新路。“唇砖是行业细分市场,全球市场的‘蛋糕’有限。”吴炎说,2023年,企业研发可降低光伏玻璃熔窑成本的高性能消泡剂,由于技术很新,福莱特和荣星签了“对赌协议”,一旦使用失败,荣星要损失100多万元。荣星邀请国内消泡剂的领军专家全力研发,去年运用到福莱特的光伏玻璃熔窑上大获成功。
“从代工生产的失败,到自主研发的成功,再到闯出新路的丰收,我们用近20年的研发证明了紧握核心技术才能稳占市场,去年企业实现年产值1.6亿元。”卞忠景说,今年福莱特要将光伏玻璃熔窑的规模从1600吨提高到2000吨,对他们的唇砖性能提出了新要求,他们正在投入新一轮研发。
上一篇:今年春茶行情如何?
下一篇:长兴升级“拿地即开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