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在与全国两会同期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上,全球各大通信企业纷纷展示多项6G关键进展,描绘未来愿景。就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上,“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重磅发布。一时间,业界关于6G的讨论迅速升温。
那么,究竟什么是6G?6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下一步又如何发展呢?
移动通信技术十年一代
6G即将成为主角
6G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存在一个明显规律:大约每10年就会迎来一次技术更新换代。而且,往往是在上一代技术尚处于商用阶段时,各国便已着手展开对下一代技术的探讨与研究,从1G到5G,无一例外。如今,全球5G商用已步入第六个年头,5G演进技术5G-A的商用方兴未艾,此时对6G展开讨论并实质性推进相关工作,时机恰到好处。
那么,目前业界对6G愿景是如何描述的呢?总结各方畅想,6G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高速率与低时延:6G将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能够达到1Tbps以上。同时,其网络延迟将进一步降至1毫秒以下。如此低的时延,能够充分满足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手术等对实时性要求近乎苛刻的应用场景需求。
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可以支持大量设备同时连接,每平方公里可容纳1000万个连接设备,这将有力推动物联网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空天地海一体化:6G网络将实现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信网络。
通感算智融合:通信、感知、计算和智能在6G时代将深度融合。6G网络不仅能够高效传输数据,还具备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目标识别等功能。其中,6G与AI的融合是重要发展方向。6G不仅能增强搭载AI的机器人、汽车、无人机等智能体之间的互联与协作,还能提升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实时交互能力,推动AI的“丝滑级”响应,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
更高的频谱效率:6G技术将探索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如太赫兹频段,以获取更大的带宽。同时,通过采用更先进的调制编码、多址接入等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这将为6G支持大规模数据传输和海量设备连接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6G相关研究工作,力求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抢占先机。
2025年开启6G“标准元年”
全球统一标准备受关注
移动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它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在6G领域的投入力度,展开激烈竞争。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都在积极布局6G研究,力求在这一新兴领域赢得先机。
2025年被业界称为6G“标准元年”。3GPP已正式启动6G标准化进程,2025年6月将正式开启6G标准研究,2025—2027年为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完成6G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部署。
如今,可能年轻用户很难想象“出一趟国就要换卡换手机”的场景,但这在1G、2G和3G时代却是不争的事实,在4G时代得到了极大改善。幸运的是,5G是移动通信技术首次完成了全球统一标准的划时代创举,全球漫游再也不用换卡换手机了,这对产业界更好地专注于发展技术和产品,以更低成本服务更多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6G能否再接再厉形成全球统一标准,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各方共同期盼与努力下,业界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与此同时,6G的发展也需要全球生态共建,跨学科协作至关重要。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攻克6G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在国际层面,各国也在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6G发展。例如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的框架下,各国共同探讨6G的技术标准、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促进6G在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作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6G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前进。它将深度融合AI等先进技术,开拓全新应用场景。在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下,6G有望重塑未来通信格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全新的万物智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