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柴洁
3月23~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外嘉宾围绕宏观政策与经济增长、改革激发增长新动能、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普惠包容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民营经济的话题热度在“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主题下持续升温,受到海内外普遍关注,多位参会嘉宾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磅发声。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我国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将统筹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力争尽快取得明显进展。
“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财政部将完善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创新发展。”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说。
蓝佛安表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将强化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入,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人工智能+”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提到,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创新创业,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累计培育60.5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要放在科创领域上。他主张通过“适度监管”和“抓小放大”来推动创新。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企业支持的类型要‘抓小放大’,即企业做大后,应让其自己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但对小企业要扶持;对地方政府要适度松绑,发挥地方官员的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把发展动能释放出来。”郑永年说。
城堡投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肯·格里芬表示,过去几十年,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很多创新的故事,比如比尔·盖茨的微软、史蒂芬·乔布斯的苹果,包括最近的DeepSeek,都是一小部分人做出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需要采取大胆的政策措施,如扶持私营部门。他说,稳定且可预测的环境政策以及政策走向将扶持私营部门进行创新,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就业机会。
他表示,中国正在起草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有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法律保护,提高监管透明度,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政府开放经济的承诺可以有力推动贸易平衡和消费选择多样化,透明的监管环境可以吸引外商投资。
“建立透明监管环境是稳定企业信心的关键。”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同样建议,要确保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研发激励、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关注资本市场改革,建议通过资本市场改革,让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源,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他说,“我们应该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容易地融资,包括通过股权融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股权市场。”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领域的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蓄壮大,为世界带来新的机遇。“我喜欢中国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这里有创新土壤和政策支持,能够释放创新潜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