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明假期,汉服打卡、躺平式疗愈正变成中国游客自我表达的情感剧场。3月21日,同程旅行发布《2025清明小长假旅行消费趋势》报告,以大数据视角解码大众旅游消费新风向。本报记者就报告中的热点话题与深度洞察,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追踪,将为您呈现清明假期旅游背后那些值得关注的新潮流与新故事。 |
清明假期民宿预定热度高
2025年清明假期将至,这场绵延千年的追思节气,正悄然转变,被赋予双重叙事,一面是追思的香烛被鲜花替代,文明祭扫之风盛行;另一面是春日正好,动车上身着冲锋衣的年轻人。
我省永和县一处太空舱民宿科技感十足眺望田野花海,近郊骑行的队伍从砾石路面掠过,街角手捧着咖啡的年轻人指尖滑动,决定下一站打卡地……
根据携程近日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预测,截至3月25日,预订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6%,赏花、登山等踏春项目受青睐,赏花游预订量环比增长55%。短途旅游激增,正带动民宿市场量价齐升。
民宿预订量激增
价格呈现结构性分化
“价格涨了百分之四十吗?”早已被临汾市云丘山康家坪民宿种草的张女士本想利用清明假期和女儿来一场春日亲子游,然而即将下单的她还是被民宿上涨的价格动摇。张女士告诉记者,康家坪民宿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是部分房型已经销售一空。
与云丘山康家坪民宿类似,数据显示,我省大同、晋中、忻州等非一线城市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速超过20倍,其中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文化遗产周边的高端民宿销售火爆,其中家庭客群占比较高。
记者注意到,我省的民宿产品在价格方面,呈现基础房源趋稳、高端产品溢价的双轨特征。省内多数城市市区内的普通民宿均价并无明显上涨,维持在每晚200至400元左右,工作日与假期销售价格基本持平;但融合文化体验以及较为高端的民宿房源价格普遍上涨趋势。以五台山禅修主题民宿为例,单晚价格突破800元仍供不应求。此外,忻州依托温泉资源开发的“民宿+SPA”套餐价格较平日上涨20%,一房难求。
从住店到体验
消费者注重情绪价值与文化体验
从玩法上看,消费者逐步从高强度打卡中脱离出来,“躺平式旅行”成为消费者释放压力的新选择,简单的住宿需求正在被体验文化沉浸感所取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民宿为了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资源依赖到创新赋能,加入剧本杀、旅拍等项目带动夜间消费。途家数据显示,附加文化体验的民宿差评率降至2.3%,客单价较传统房源高出58%。
同程旅行报告显示,踏青、采茶、春日游园等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近1倍。民宿通过场景化设计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动能。
民宿市场以文化为锚点,通过“场景创新+体验溢价”实现结构性升级。长期在大理古城从事民宿经营的郭志新告诉记者,融入非遗体验后,民宿复购率有所增长,一些消费者获得较好的居住体验后,又将民宿转介绍给好友,情绪价值对消费决策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未来,民宿经营者如何持续挖掘本土文化IP的可持续价值,将决定其能否从“短期爆红”迈向“长期主义”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曹翀 文/图
市集闲游 野菜采撷趣无穷
如今,清明假期正逐渐成为当代人缓解压力、治愈心灵的时光。
众多年轻人热衷于在春日假期通过“市集 walk”来感受生活气息,提升自身的“活人感”。苏州葑门横街飘出的青团清香、重庆交通茶馆里盖碗碰撞的清脆声响、西安西仓集市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共同构建起他们心驰神往的烟火世界。近一周内,上述市井地标搜索量环比增长超50%,春日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在更遥远的异国角落,一场跨国界的活力重启正在悄然上演。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3小时飞行圈成为打工人们负担得起的出行首选。为了目睹济州岛的粉色樱花雨,领略京都哲学之道的垂枝樱美景,许多人早早规划好拼假行程。济州岛清明旅游预订量增长65%,京都增长75%,大阪和东京的酒店预订单量同比分别上涨78%、44%。“摆脱工作疲惫,回归真实自我”成为众多白领开春的重要计划。
部分都市人渴望山野春日带来的新鲜感,挖野菜成为春日里的限定活动。在携程度假农庄安徽金寨大湾店,海拔800米的茶山云海间,游客们跟随村民挖掘破土而出的春笋,采摘鲜嫩的马兰头,并现场学习制作金寨翠眉青团。店长介绍:“清明假期预订量已达到平日3倍,不少家庭特意带孩子到村里体验野菜采摘,下山后还能用新鲜食材自制一桌‘山珍宴’。”一位上海游客说:“城里人为天价野菜沙拉抢购,这儿整座山都是免费自助餐厅!”
此外,新疆那拉提店的野蘑菇炖土鸡、随州银杏谷的大葱饺子等特色菜品,也成为游客前往乡村体验的必点佳肴。携程数据显示,3月以来,“农庄+时令采摘”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50%,乡野踏青正从单纯的观光模式向深度体验模式转变。
杨玉红
清明寻味山西
一箸千年的人间烟火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是以味蕾感知土地生机的绝佳时刻。在这片“表里山河”之地,春日的馈赠化作刀削面的筋道、陈醋的醇香与野菜的鲜嫩。当传统祭祀文化与美食文化相遇,一场贯穿历史与当下的味觉之旅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太原老城:千年面食的活态博物馆
清晨的柳巷早市升腾着市井烟火气,“清和元”的头脑汤准时飘出药膳香气。据店主介绍,这道以羊肉、山药、黄酒熬制的滋补汤品,相传由傅山为母调理身体所创,至今仍是太原人开启春日的重要仪式。
“每年清明前后,头脑汤的销量都会大幅增加。”店主热情地介绍,“它不仅能够滋补身体,还承载着太原人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传承。”
沿着钟楼街向西,六味斋的酱肉窗口前早已排起长队,百年老卤浸润的肘花在案板上泛着琥珀色光泽。“我从小就吃六味斋的酱肉,这个味道已经深入骨髓了。”正在排队的老顾客张大爷笑着说:“每年清明,我都会来这里买上一些,和家人一起品尝,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情怀。”
对于面食爱好者而言,晋阳古镇堪称活态博物馆。步入“面食体验工坊”,老师傅手握弧形刀片,雪白的面团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落入沸腾大锅的刀削面薄如柳叶却劲道十足。莜面栲栲栳的制作更显精妙,蒸笼里蜂窝状的莜面窝窝搭配山蘑臊子,将粗粮的质朴与山野的鲜美完美调和。游客在此不仅能品尝八大面食,更能亲手体验“抿尖”“猫耳朵”等传统手艺。
“我们这里的面食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工坊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山西的面食文化。”
晋中秘境:大院深宅里的私房春味
驱车向南,平遥古城墙下暗藏美食玄机。洪武记饭店的香醋鸡蛋选用五年陈醋快火爆炒,酸香裹挟着蛋香在舌尖绽放,令人回味无穷。
“这道菜品是我们店的招牌之一,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品尝。”饭店经理介绍道:“我们选用的是当地优质的陈醋和新鲜鸡蛋,通过独特的烹饪手法,将它们的味道完美融合。”
清明特有的榆钱饭正在“一醋一面”餐馆限量供应,嫩绿的榆钱与金黄小米在陶瓮中焖煮,揭盖刹那春意扑面。
在乔家私房菜馆,传承百年的八碗八碟宴正在演绎晋商宴饮美学。秘制过油肉选用里脊薄片,外裹蛋清急火快炒,肉质滑嫩如绸;定襄蒸肉将五花肉与土豆泥层层相叠,蒸汽中幻化出肥而不腻的绝妙口感。食客落座雕花木椅,透过描金窗棂望见庭院海棠,恍若穿越时空赴宴。
“我们乔家私房菜馆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晋商宴饮文化。”菜馆负责人介绍道,“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烹饪,希望能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吕梁春山:悬崖古村中的时令盛宴
北行至碛口古镇,黄河岸边的窑洞人家正忙碌于制作清明寒食。李家山村的巧妇们将荠菜、白蒿等时令野菜剁碎,拌入现磨的荞麦面中蒸制菜团,粗瓷大碗盛装的简单食物,却是《齐民要术》记载的古法滋味。黑龙庙前的露天集市,戴着白羊肚手巾的老汉叫卖着现摘的枸杞芽,这种略带苦味的绿叶在滚水中轻焯,佐以蒜泥便是降燥佳品。
在苍儿会生态景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桃花宴”正在举行。厨师以山泉烹制虹鳟鱼,鱼汤中加入新采的桃花瓣;玉米面窝头搭配凉拌木兰芽,苦涩回甘中透着山林气息。食客在百年核桃树下用餐,抬眼即是漫山粉白花海,春风拂过带落花瓣入盏,成就“花作饮馔风为席”的野趣。
太行食俗:祭祀文化与风味传承
上党地区的长子县保留着独特的清明食俗。申家厨房里,主妇正将炒熟的黍米碾成粉,包入枣泥捏成燕形面塑。这些“子推燕”既是供奉祖先的祭品,也是孩童的时令玩具,承载着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古老记忆。“我们这里的‘子推燕’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一位主妇介绍道:“它承载着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古老记忆,也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敬仰和怀念。”
在振兴村,游客可参与制作“蛇盘盘”面点,盘曲如蛇的面团象征驱邪纳吉,蒸熟后蘸着野韭花酱食用,古朴仪式感中饱含生存智慧。
长治堆锦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下午茶,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意。以堆锦工艺为灵感的“锦绣山河”点心拼盘,将太行山形化作山药枣泥糕,漳泽湖波纹凝成绿豆凉糕,配以连翘花茶,在味觉中完成一场文化巡礼。
味觉地图:五日深度寻味指南
从事旅游十年的资深导游王蒙推荐了五条美食线路,太原面食巡礼:清和元头脑汤→晋阳古镇面食体验→食品街夜探(推荐杨记灌肠、上帝炸鸡)。晋商文化美馔:平遥古城墙早茶→协同庆钱庄醋坊体验→乔家八碗八碟宴。吕梁山野寻春:碛口古镇清明寒食制作→苍儿会桃花宴→李家山窑洞民宿。上党古俗探秘:长子子推燕制作→振兴村蛇盘盘体验→堆锦博物馆文创茶歇。味觉手信采买:宁化府醋坊定制陈醋→双合成非遗糕点→六味斋真空包装酱肉。
穿行在三晋大地,每一口食物都是打开历史的密钥。从晋阳古城的市井烟火到晋商大院的钟鸣鼎食,从黄河岸边的寒食古风到太行山间的祭祀面塑,清明时节的山西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千年不绝的味觉传说。当春风掠过老陈醋的陶缸,在发酵的菌群间唤起新的生机,这场以美食为载体的文化之旅,恰是对春天最郑重的迎接仪式。
本报记者 王星玮
编辑:杨丽坤
校对:牛君莉
审核: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