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在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大学以及广州、韶关市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
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作会议发言时表示,广东将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林如鹏表示,广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建好关键课程、丰富内容资源、深化研究践行等方面持续发力。广东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和理论优势,深入开展“大学习领航计划”等主题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坚持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制度,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等教学教研平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广东实施‘南粤优质思政课建设计划’,打造更多精品课程、示范课程。”林如鹏说,“我们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用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生动案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故事。”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表示,近年来,中大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坚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理念,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接下来,学校将准确把握教育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为牵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和国际化学习,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和强基计划,推进实施‘101计划’,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深化产学研合作
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2024年,广东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全省获批经费超80%,7所高校获批经费突破亿元,近5年广东高校牵头或参与的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科教协同方面,广东深入实施省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安排科技专项资金推进特定高校支持计划,在高校布局建设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强化长期稳定支持,鼓励开展自由探索和前沿创新研究;支持高校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9所高校参与2家在粤国家实验室建设,13家在粤全国重点实验室由高校牵头、21所高校参与省实验室共建。
“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开放,超过70%项目实现高校参与。”龚国平说,广东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共建86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7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深度支撑广东芯片、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科技攻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广州拥有强大的高等教育实力,在科教双向赋能方面有显著成绩。当前,广州全力支持在穗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7所,在校大学生164万人,ESI全球前1%学科145个。
广州将10所高校14个学科作为全市重点学科,每年资助1300万元,支持中大、华工等高校附属医院建设,做好高校引进人才保障服务。广州近3年投入约200亿元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拨付近10亿元支持中大、华工、暨大、华农等高校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让大学心无旁骛谋发展。
高校如何赋能地市发展?广州畅通人才培养“供需链”,推动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支持中大、广州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华工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广工设立“埃安班”等。在穗高校100%开设与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超八成留粤发展、近半数留穗发展。
着力深耕基础教育
在基础教育方面,广东也着力深耕。
会上,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介绍,近两年韶关投入11.33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4所,新增公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6%,并投入8.19亿元升级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147所,增加达标寄宿制学位3.46万个,优化整合在校生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60所,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如今,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个,在普通学校建成资源教室147间。全市中职学校从只有1所学校达标到现在12所全部达标,达标率居全省第一。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陈少荣指出,韶关常态化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去年,韶关有5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市共有省名书记、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5人。
同时,推动8对普通高中实施结对帮扶,成立43个教育集团和4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培育2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全市平台综合使用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据陈少荣介绍,目前,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与17所高校院所建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形成153个共建项目,其中有7个案例入选全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占比达1/4,位列全省第一。